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经济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也是每位创业者创业史的合集。创业活动在经济发展和转型中发挥了划时代作用。从1949年到2014年,中国创业活动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创业阶段、草根为主导的创业阶段、精英为主导的创业阶段、互联网创业阶段(朱承亮和雷家骕,2020)。在这些阶段,创业活动助力国民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推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并最终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赶超。新的时代,创业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经济动能转换、解决新常态问题的重要手段。“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提出象征着中国创业活动正式迈入大众创业新阶段。2018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随着创业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创业研究也不断趋向深入。由于创业活动的高不确定性和高自我相关性,创业情绪研究成为微观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致力于挖掘特定创业行为的情绪前因,研究关注了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创业激情、失败恐惧和失败悲伤的重要性(Baron,2008;Foo,Uy,和Baron,2009;Murnieks,Cardon,和Haynie,2020;Shepherd,2009)。然而,创业焦虑作为创业情境下最显著的情绪之一,它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Thompson,Gelderen,和Keppler,2020)。创业焦虑的相关研究成果只是学者们做其它相关研究时的“无心”涉及(Kollmann,St?ckmann和Kensbock,2019;Murnieks等,2019),既存在与相关概念混淆的问题,也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最近,Thompson等(2020)首次将创业焦虑视为一个独立的构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呼吁学者重视创业焦虑研究。但是,关于创业焦虑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空白。第一,学术界尚不清楚创业焦虑的构念内涵和结构维度,也没有能够准确衡量创业焦虑的测量工具。第二,创业情绪被证明与一系列创业活动紧密相关,比如,机会评估、创业学习、创业努力等,但是关于创业焦虑如何影响创业活动的问题仍缺乏研究。第三,最新的研究提出焦虑情绪兼具动力作用和阻力作用,我们尚不清楚创业情境下的焦虑情绪是否也存在这种双面性作用。针对以上研究不足,本文设计了三项子研究加深对创业焦虑的理解:(1)开发创业焦虑量表,回答创业焦虑是什么的问题。通过梳理特定情境焦虑文献,明晰了创业焦虑的构念内涵和结构维度,并为测量创业焦虑提供工具。(2)创业焦虑的动力机制研究,回答创业焦虑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激励创业者投入更大强度的努力。基于加工效能理论,引入核心自我评价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创业焦虑影响创业努力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开创业焦虑的积极动力作用。(3)创业焦虑的阻力机制研究,回答创业焦虑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降低创业者的创业坚持。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引入惯习化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创业焦虑影响创业坚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开创业焦虑的消极阻力作用。基于MBA学生、初次创业者、和多次创业者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焦虑是一个双维度构念,包含负面情感唤醒和认知担忧,能够被本文开发的9题项量表捕获。(2)创业焦虑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创业焦虑通过威胁警觉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激励创业者投入更大强度努力,且核心自我评价在其中起到了关键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核心自我评价水平高的创业者会在焦虑情绪中会展开更强烈的威胁警觉和自我调节活动,进而促进创业者投入更多的创业努力。(3)创业焦虑的阻力机制研究发现,创业焦虑通过风险回避机制和情绪耗竭机制破坏创业者的创业坚持,且惯习化在其中发挥边界作用。具体而言,创业时间越长的创业者对创业焦虑情绪惯习化程度也越高,高水平的惯习化缓和了创业焦虑带来的风险回避效应和情绪耗竭效应,进而削弱了其对创业坚持的消极影响。本研究具有以下贡献:(1)研究是较早注意到创业活动中焦虑情绪的研究之一。研究结论明晰了创业焦虑维度结构、提供了创业焦虑的测量工具、开发了创业焦虑-创业行为整体研究框架,为弥补创业焦虑研究的空白作出贡献。(2)研究探索了创业焦虑对创业行为具有“双面性”影响,并揭示了中间作用过程,不仅突破了创业情绪仅能发挥单一作用的观点,而且为创业情绪研究引入了新的思路。(3)通过研究核心自我评价的边界效应,发现情绪的行为后果由具体情绪和个体人格特质共同决定,明晰了情绪作用的边界条件,拓展了现有的创业情感观。(4)通过研究惯习化边界效应,发现创业情绪的作用强度会随时间长短变化,研究将动态的时间要素加入到以往创业情绪研究框架中,打破了静态的创业情感观。总体而言,本研究为创业领域的焦虑情绪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拓宽并深化了现有的创业情绪、创业行为、创业者特质以及先前创业经验研究。研究结论在提高创业坚持、激励创业努力以及增强创业者主观幸福感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最后,讨论了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