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下既有住宅改造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住宅建设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由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既有住宅改造逐步成为住宅建设道路上的“新常态”。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了住房私有化,区分所有住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目前最普遍的居住形态,对于既有住宅的改造势必会牵涉全体业主共同利益,同时在法规、主体、利益、协商等多个方面引发不同的问题。本文以我国既有住宅改造为研究对象,提出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角度进行住宅改造问题根源探究及对策完善的研究方向。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指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保障既有住宅改造中业主共同利益的立法基础,并提出现阶段我国既有住宅自下而上改造模式的新要求。其次,从法律的角度对近十年间住宅改造相关司法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既有住宅改造的相关性;从改造的角度运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既有住宅改造中集体行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验证既有住宅改造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高度相关。再次,结合调研数据和改造个案探究我国既有住宅改造现存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实施主体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合理和协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从主体、利益和协商三个维度深入探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立法缺陷根源。最后,借鉴香港及其他地区的既有住宅改造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立法为主要对策的建议,对应主体、利益和协商三个维度分别提出改进建议。本文通过既有住宅改造的相关研究呼吁对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补充完善,有助于建立健全既有住宅改造的运行机制,以期对当下备受关注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行有所借鉴和启发。
其他文献
预应力钢箍可以对混凝土柱施加主动约束,减少常规加固方式中存在的应力滞后、加固效率低等问题,更好地提升加固效果。预应力钢箍约束混凝土是一种绿色加固、快速加固、加固形式可逆的加固方式。钢箍预应力施加方便,具有很好的拉伸性能和耐腐蚀能力;机械加固可拆除的特性使其加固形式可逆,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3个方面:1)进行60个预应力钢箍加固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其中包括42个单调加载试验和
按照经典土压力理论进行基坑支护设计,非饱和土地区基坑支护结构实测位移通常远小于设计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考虑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影响而导致抗剪强度指标偏小。本文针对山西盂县某基坑工程实例,基于文献数据推算其非饱和黄土水-土特征关系曲线,并将得到曲线与63条黄土水-土特征关系曲线所形成的数据库曲线进行比对以验证其正确性。应用非饱和土理论,考虑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值的影响,沿用规范方法计算支护结构
由于砌石挡土墙具有形式简单,取材方便,施工简便等优点,在桥梁、公路、铁路等相关工程中的应用广泛。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有砌石挡土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因此,研究砌石挡土墙的抗震性能,探讨科学有效的加固技术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本文基于拟静力的倾斜试验,采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砌石挡土墙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与试验相同的加载条件对有限元模型进
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无梁楼盖施工周期短,工程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地库结构。本文以板柱节点的有限元分析和局部堆载对无梁楼盖受力的影响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对已有的板柱节点试验进行建模分析,对建模过程中的各参数选择进行评估,给出建议值。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对验证有限元应用于板柱节点研究的可行性。并分析板柱节点区域的应力情况,从有限元角度分析不同混凝土强度和纵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快捷等特点,在海洋平台、防护工程、高层建筑等许多领域均有应用。但是SCFST柱体系由于条件限制,所用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厚度仅为130mm左右,当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厚度较小、高厚比较大时,其在轴压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能和协同性能需要加以研究,然而已有研究大都针对厚度较大、高厚比较小的墙体。因此,本文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
支座节点是连接大跨空间结构屋盖与支承结构的关键构件,对保证整体屋盖结构安全至关重要。现有支座节点多采用螺栓球、焊接球等过渡结构构件间接传力,用于支座处多杆件交汇且杆件直径较大的空间结构时,建筑造型适应性及节点受力性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新型支座节点。武夷体育场管桁架结构中首次采用一种直埋式支座节点,该节点构造简单,可有效节省构造空间且传力直接。本文对直埋式支座节点以及在其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十
消能减震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被动控制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多项工程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粘滞阻尼器是目前消能减震技术中常用的一种耗能装置,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子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直接与消能部件相连的主体结构单元。如何能够充分保证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挥其功能,使得消能减震结构达到相应预计减震的性能目标,十分重要。因此,如何设计子结构进而确保阻尼器稳定发挥是一个
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因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中。水泥土挡墙多因其抗倾覆原理不明确、破坏机理复杂、转动中心难以确定等诸多因素而发生倾覆失稳破坏,因滑移而失稳破坏的案例较少。现行规范中的抗倾覆稳定设计方法未能考虑到墙身倾覆机理的复杂性,无视挡土墙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设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为进一步加深对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的研究,本文采用以室
本研究在对生活圈理论和规划应用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明确生活圈理论含义并制定调查研究思路,对天津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分析天津市不同住区、年龄、职业居民住区生活圈特征的差异。同时,利用K-means统计方法将天津市居民住区生活圈归类为“街坊集中型”、“住区满足型”和“住区拓展型”三种模式,归纳出居民不同强度生活活动对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利用和出行情况差异。在理论分析和数据调查的基
近年来,在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指导之下,国内装配式建筑所占比率不断攀高,建筑工业化逐渐发展为今后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为了加快装配式构件在实际工程的运用,众多学者针对不同的装配式构件进行性能研究。预制混合梁两端钢梁可采用钢结构连接方法装配,符合装配化施工的特点,同时具有施工便捷、建造周期短等优势。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针对预制混合梁框架结构的力学特性做进一步研究,为预制混合梁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