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p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下,社会面临多重养老压力,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以及丁克家庭的养老问题涌现,老年人普遍处于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状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推动下,老年人社会参与尤其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对积极老龄化策略和创新养老服务的响应,更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多方获益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积极老龄化为视角,从“愿望—能力—行为”的老年人社会参与逻辑出发,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采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的调查形式,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实现条件、制约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激励机制设计的路径,促进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增强,能力提高,和志愿服务行为的产生和持续。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第一,阐释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二,从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必要前提条件和现实有利基础两方面,分析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实现条件。第三,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开展调研,分析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内外部制约因素。第四,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及行为的主要因素;结合双因素激励理论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影响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激励效果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第五,梳理国内外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特点及经验,为开展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实践提供借鉴参考。第六,围绕“愿望—能力—行为”的积极老龄化参与逻辑,“动机迎合”、“外力推动”赋权增能、和“双因素”强化,三个层面探讨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设计。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以及科学的发展,现代社会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居民日常生活还是社会治安,或者是公安系统刑事案件的侦破都离不开视频监控。而通过视频监控中进行案件侦破的核心是人脸识别,所以它也理所应当的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不断更新的识别技术中,相比于眼球的虹膜识别以及指纹识别等技术来说,人脸识别更容易获取样本,并且直观性也要好得多,民众也更容易接受。但是人脸识别仍然准确度低,耗时时间久的缺点。由于各
最低工资对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合法权益、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外最低工资相关研究已不断趋于成熟,我国由于实行最低工资的起步时间
废旧橡胶轮胎数量的逐年增长,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相较于基质沥青,橡胶沥青拥有更优异的性能。然而,橡胶粉与沥青之间理化性质差异很大,导致二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同时橡胶粉对沥青高温性能的改善也十分有限。本文基于橡胶粉的网络填充技术,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橡胶粉制备橡胶沥青,改善二者的相容性并提高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由于橡胶沥青制备工艺的多样性,本文首先以橡胶粉掺量、制备温度和橡胶粉细度
氢具有热值高、环保、来源丰富和燃烧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目前,氢能源发展所遇到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传统的纯物理和化学
车道线检测与跟随技术是实现当前汽车辅助驾驶和未来汽车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在图像识别与定位、图像分割、语音识别以及数据预测等方面都取得出色成绩。本文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中的车道线检测和跟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和车道线跟随方法。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制作了用于实际道路和仿真环境的车道线检测数据集和驾驶行为预测数据集。对车道线采集相机进行了相机标定,
GIL设备在生产、运输、装配以及运行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在其内部残留金属导电微粒。当这些金属微粒在库仑力、重力、电场梯度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下,满足一定受力条件时,金属微粒会附着在绝缘子表面上,造成绝缘子表面电场发生畸变,引发绝缘子的沿面闪络,降低GIL的绝缘性能。本文搭建了绝缘子沿面闪络试验平台,在C4F7N/CO2混合气体、SF6气体和空气中,开展绝缘子沿面闪络试验,研究不同参数金属微粒、混合
以泵浦-探测技术为基础的超快光谱学研究是通过两束光在空间位置的相对延迟来实现时间上的高分辨,是目前探索超快现象或机理研究的一种相对简单但非常有效可靠的实用技术。本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在3D彩色显示、信息存储、光电子器件以及生物成像等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以其低光漂白、非自发荧光、光子损伤小以及在生物组织内穿透能力强
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改革正处于十字路口,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来衡量,最近的改革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关于新农合是否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仍然存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不断发展,DSRC、C-V2X等各种车联网技术不断涌现,使得车辆与车辆、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间各类运行和控制信息的实时、有效交互成为可能,为车路协同、车车协同等应用规模化落地部署创造了条件。然而目前仍缺少针对车联网通信性能及功能有效性的全面、深入的测试评价,难以保证车联网及其应用在各类交通环境下都能够安全、高效运行,突出表现在缺少一种普适的车联网实车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IEEE、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