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颅脑损伤无创监测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急需一种实时精准的用于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脑血氧、脑血流等多参数床旁监护设备,用于病人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或治疗效果的精确监测,目前临床颅内压以微创为主要技术,无损多参数联合监测还缺少。本文利用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的穿透性强、无创安全等优点,设计并制作了一套颅脑损伤多参数无创实时监测系统,实现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等脑组织参数的实时测量,临床应用证明了本系统测试结果安全有效,能够达到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设计并完成了一套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的颅脑损伤无创监测系统,该系统可无创监测病人颅内压变化量和脑组织血氧参数,包括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2)、脱氧血红蛋白(Deoxyhemoglobin,Hb)的浓度变化及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嵌入式软件。硬件包括探头、光源驱动、信号处理模块、控制器和相关外设、电源及整个系统的PCB板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基于μC/OS-III,完成对系统采集、存储、发送数据的控制,及数据的显示;2、完成了该系统血氧参数测量的定标实验和验证实验,并和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合作,采集临床数据,并在临床数据的基础上完成该系统无创监测颅内压变化量的定标实验;3、使用该系统进行临床实验,监测神经外科术后病人脑组织血氧参数和颅内压,并与病人病情发展变化及临床标准仪器对比,分析该系统应用于颅脑损伤病人的可靠性。通过分析该系统与临床标准仪器、病人病情发展变化的关系,表明该系统可反映病人脑组织ΔHbO2、ΔHb及SO2的变化情况,及病人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其他文献
设计一种面向机电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用的高精度、便于维护的试验台。根据课程需要设计了8个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可以掌握比例阀和伺服阀的控制
文章简单介绍了建筑材料管控的重要性,并结合医院基坑支护工程的建筑材料管理实践详细阐述了钢材、混凝土、水泥这3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管控方法与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整体稳定性,同时也直接影响上层施工效果,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使用与之
摘 要:本文在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下高校开展后勤服务工作的具体路径的基础上,侧重从后勤服务合同的签订、监管工作的开展、问题的处理以及监管工作的评价等方面探讨高校后勤服务监管工作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推动后勤与学校管理体系分离已成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为了进一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学校选择的社会化后勤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体系,高校应充分将
针对九龙山与楼德煤矿资源整合时期合并矿井存在的局部供风困难、主要通风机无法满足矿井实际需要以及内部角联分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对现有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阻力测定并分
韦家沟煤矿通风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为加强通风系统管理,杜绝通风瓦斯事故,确保安全生产,韦家沟煤矿使用了矿井通风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在各通风节点安设风速传感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