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珠三角地区6个典型功能区进行大气环境挥发性羰基化合物与OH自由基的调查研究,在江门开平(S1)、从化天湖(S2)、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S3)和南沙万顷沙(S4)设置采样点进行同步观测,在惠州惠东县(S5)和南沙新垦镇(S6)设置采样点进行典型环境观测。分别采用DNPH-HPLC-UV和水杨酸浸渍膜捕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OH自由基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较系统地研究了珠三角区域大气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OH自由基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规律以及OH自由基对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去除作用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珠三角区域大气中检测出17种醛酮类化合物,主要污染物为甲醛、乙醛和丙酮,其24h日均浓度分别为7.93±2.01μg·m-3、7.10±1.62μg·m-3、5.40±2.05μg·m-3;S5新垦和S6惠州典型环境观测中,丙酮的24h日均浓度最高,分别为9.96±2.94μg·m-3和3.21±0.95μg·m-3。2.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浓度昼间均值高于夜间,除S5采样点,各采样点的总醛酮类化合物浓度在12:00~15:00达到最高值,在03:00左右达到最低值;而S5采样点由于受陆风影响,从09:00~15:00总醛酮类化合物浓度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其他时间因受海风影响,其浓度相对较低,在06:00时浓度达到最低值。3.在同步观测试验中OH日均浓度值相差并不大,以S2从化采样点日均值最高,为9.68*107个/cm3,S1江门采样点日均值最低,为6.55*107个/cm3;而在典型观测中的S5和S6采样点具有相对更高浓度值,分别为分别为8.52*107个/cm3和11.56*107个/cm3。4.S1-S5采样点OH自由基夜间平均浓度明显低于昼间浓度,呈现单峰特征,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2:00~15:00,浓度最低值出现在03:00~06:00;S6采样点OH自由基浓度日变化活跃,呈现出双峰特征,出峰时间分别为12:00和18:00。5.羰基化合物的OH消耗速率计算得出,S3省站城区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反应活性高低排序为乙醛>甲醛>辛醛>壬醛,S2从化郊区为乙醛>甲醛>壬醛>癸醛;S3省站城区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反应活性总和为49.10,S2从化郊区为26.46,说明城区大气化学反应活性比郊区更强。6.珠三角区域大气中OH自由基浓度水平偏高,总体上呈现出挥发性羰基化合物二次污染物高浓度水平,且OH自由基与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同步日变化规律一致,因此难以通过外场观测解释OH自由基对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去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