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上海作家王安忆在执着于对上海的书写中,非常注重移民这一历史因素对于上海文化构成的重要性,并勾画出各种类型的移民形象与上海文化的复杂关系。根据王安忆笔下不同形象移民的方式与类型,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于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随着西方文明的进入,上海成为曾经东方最国际化的都市,曾创造出一系列繁华的殖民文化。带来殖民文化的西方移民是王安忆创作中自觉意识到并处理为不可或缺的背景。但是王安忆并未亲身经历这种文化,所以只能凭借历史感与历史想象来恢复历史事件,对于这类移民形象的缺失,王安忆通过对当代西方移民形象的书写进行弥补;另外,西方移民除了作为强者形象之外,还有一部分西方移民难以与上海地域文化相互认同,于是尴尬地生存着。
第二部分,通过书写国内移民形象在上海的各种生存境遇,尤其是对保姆以及农民工群体形象的书写,揭示了这类移民来到上海最初抱着顺应的态度,最终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改造。然而对于这类移民人群的态度,是存在叙事裂缝的,王安忆在知识分子的视角和上海人的视角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不稳定。此外,南下干部作为新的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在与上海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之间,最终也被上海本土文化吸纳。
第三部分,王安忆作为“上山下乡”的亲历者,创作了一批知青形象,他们难以融入乡村生活,返城后,与上海文化的脱离使他们陷入深深的失落和迷茫,而知青移民在都市生活产生游离感之后,又转去发掘乡村的审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