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作品中,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因此对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如何恰当地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工作的质量甚至成败。然而在文学翻译实践尤其是小说翻译实践中,很多译者并没有给与“形式”足够的重视,经常采用的所谓文体学的翻译方法也是直观性、印象式的,因此在翻译时忽视了原作的文体特征,仅仅停留在再现小说事实这一层面上,无法准确传达原作的主题思想、文学效果、审美价值等,造成假象等值。
作为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文学文体学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文学文本的语言本身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提供了一套可指导翻译实践、操作性强、科学客观的分析方法。因此在文学翻译领域,文学文体学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以英国文体学家利奇(Leech)和肖特(Short)的文体学分析方法为基本框架,同时结合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所特有的文体学特征,在词汇、句法、视角转换和话语表达形式四个层面上对比分析了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个中译本,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考察了译者在传达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方面的得与失,分析了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所作的不同翻译处理,展示了译者对原文文体特征关注程度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的翻译效果。分析说明,有时译文中的假象等值并非产生于两种语言质上的区别或译者语言能力不足,而是译者对原文文体特征的忽视造成的。因此证明了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在小说翻译研究中是可行、必要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