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筛选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肝康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套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分别利用HepG2.2.15细胞模型和鸭乙型肝炎模型于体外、体内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建立并完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筛选、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评价肝康栓体内、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1.根据病毒基因组和核苷酸序列特点,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这3对引物分别扩增HBV DNA、DHBV DNA及DHBV cccDNA目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纯化、回收后,克隆入pUCm-T载体,转化DH5α菌株,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PCR及测序鉴定后,用于制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品和绘制标准曲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并进一步评价该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可重复性。2.体外培养HepG2.2.15细胞,观察该细胞培养1、2、4、6、8、10、12、14天时的生长情况和HBsAg、HBeAg的分泌情况。用MTT法检测肝康栓和拉米夫定对HepG2.2.1 5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计算肝康栓和拉米夫定的半数中毒浓度。并分别用ELISA法或PCR法检测肝康栓(12mg/ml、10mg/ml、6mg/ml和5mg/ml的终浓度)与拉米夫定(0.2μg/ml、1μg/ml、5μg/ml和25μg/ml的终浓度)作用4、7、10天时,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 DNA的抑制作用。计算培养第10天时肝康栓和拉米夫定抑制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分泌及HBV DNA复制的半数有效浓度。最后评价肝康栓的选择指数。3.分别提取244份武汉地区成年樱桃谷鸭血清中的DHBV DNA,并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估计武汉地区成年樱桃谷鸭DHBV携带率。取1日龄樱桃谷雏鸭96只,利用PCR法筛选先天DHBV DNA(-)雏鸭用于制备动物模型,并估计樱桃谷雏鸭DHBV自然感染率。通过胫静脉注射DHBVDNA强阳性血清(0.2ml/只),利用先天DHBV DNA(-)雏鸭制备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并计算DHBV造模感染率。4.采用正常樱桃谷雏鸭研究肝康栓短期毒性反应。将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雏鸭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CV对照组,大、中、小剂量肝康栓治疗组,每组12只;再取12只2周龄的正常雏鸭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第一次给药前(T0)、给药14d(T14)、给药28d(T28)和停药7d(P7)时,胫静脉取血(0.5ml/只),分离血清,检测肝康栓对雏鸭血清中DHBVDNA的抑制情况和血清ALT、AST的影响。并于停药7d时将各组鸭处死,统一取肝右叶2块组织,分别用于检测肝脏DHBV DNA、DHBVcccDNA和组织病理学。【结果】1.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UCm-HBV DNA、pUCm-DHBV DNA和pUCm-DHBVcccDNA三种质粒标准品。在(1×102~1×109)copies/ml浓度范围内,三种标准品的含量与Ct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1.00、-0.999和-0.997。(5×103~5×108)copies/ml 6个浓度的三种质粒标准品,在同一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重复进行4次扩增,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本实验所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检测HBV DNA、DHBV DNA和DHBV cccDNA的灵敏度分别为:5×101 copies/ml、5×101 copies/ml和1×102copies/ml;并且HBV DNA阳性上清液、DHBV DNA阳性鸭血清和DHBV cccDNA阳性鸭肝组织用本法检测均出现阳性扩增,而空白的培养基、正常鸭血清及正常鸭肝组织均未出现阳性扩增。2.①HepG2.2.15细胞按1×106/L浓度接种、培养后,第8~12天细胞生长状态最佳;并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发现培养1天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其后培养上清液中HBsAg及HBeAg的分泌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培养第10天达到高峰。培养第1-6天时HBsAg分泌增长速度较HBeAg快;但是整个培养过程中,HBeAg分泌量均高于同时期HBsAg的分泌量。②肝康栓在(7.5~60)m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肝康栓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当肝康栓浓度小于15mg/ml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0%。③12mg/ml的肝康栓作用10天后,HBsAg、HBeAg的抑制率达最大,分别为68.2%和62.7%。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3TC在25μg/ml浓度下作用7天,HBsAg、HBeAg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50.1%和47.3%。且3TC培养10天时,HBsAg、HBeAg的抑制率均较培养7天时减弱。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④肝康栓在12mg/ml浓度、作用10天时,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V DNA的抑制率较强,为78.8%;而3TC在25μg/ml浓度、作用10天时,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V DNA的抑制率最强,为97.9%。⑤肝康栓和3TC抑制HBV DNA的选择指数分别为6.14和31450.5。3.在244份武汉地区采集的成年樱桃谷鸭血清标本中,52份为DHBV DNA阳性血清,估计武汉地区成年樱桃谷鸭DHBV携带率为:[16.64%~26.87%](95%置信区间)。而96只1日龄樱桃谷雏鸭中,在接种前检测DHBV DNA,只有11只为DHBV DNA阳性,估计樱桃谷雏鸭DHBV自然感染率为[6.52%~19.36%](95%置信区间)。随机选取1日龄DHBV DNA(-)的樱桃谷雏鸭80只,接种DHBV DNA强阳性血清1周后,69只为DHBV DNA阳性,8只为阴性,3只死亡,DHBV造模感染率为86.25%。4.①肝康栓大、中、小剂量组雏鸭给药前、给药7天、给药14天、给药28天时,与对照组雏鸭相比,在羽毛色泽,步态,进食状况,精神状态,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也均无明显差异;各组雏鸭在试验各阶段,体重及体重增重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肝康栓大剂量组雏鸭血清DHBV DNA始终低于同期其他组,且在停药7天时下降至最低(p<0.01);肝康栓大、中剂量组在停药7天后DHBV DBA均未出现反弹,而肝康栓小剂量组及ACV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弹。③停药7天时,肝康栓大剂量组雏鸭肝组织DHBV DNA和DHBV cccDNA均受明显抑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同期模型组比较,肝康栓中、大剂量组雏鸭在治疗28天和停药7天时血清ALT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肝康栓大剂量组雏鸭在治疗14天时血清AST也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同期ACV对照组比较,肝康栓大剂量组在给药28天时,血清ALT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停药7天时,肝康栓中、大剂量组ALT也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而ACV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ALT、AST均未见显著下降。⑤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肝康栓小、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点、灶状坏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肝康栓大、中剂量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1.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一套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并且通过方法学评价该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基本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筛选、评价体系。2.培养第8~12天的HepG2.2.15细胞处于生长高峰期,在此期进行药物实验较适宜。肝康栓体外实验的细胞毒性较小,并且对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及HBV D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武汉地区成年樱桃谷鸭的DHBV携带率不高,其雏鸭DHBV自然感染率较低,适用于制备感染DHBV的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并且在本研究中成功制备了后天感染DHBV的樱桃谷雏鸭模型。4.肝康栓对雏鸭无明显短期毒性作用,初步提示肝康栓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是安全的。肝康栓能抑制模型雏鸭血清中的DHBV DNA,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肝康栓能有效抑制模型雏鸭肝组织中的DHBV DNA和DHBV cccDNA。肝康栓还能改善雏鸭的血清生化学和肝组织病理学。我们认为这些作用除了与肝康栓能有效抑制DHBV DNA的复制外,还与其组方中的有效成分(甘草甜素、香菇菌多糖)有关。这也充分显示了肝康栓作为复方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
其他文献
为提高骨接合钛网的骨整合性和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碱热处理法在钛网表面构建出具有多孔结构的钛酸盐纳米纤维,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钛酸盐纳米纤维表面制备磷酸钙涂层,并采
海外学者对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国家能力抱有极大的学术兴趣。他们对中国国家能力的社会经济资源、组织制度资源和思想意识形态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就中国国家能力的增强或削
基于变形协调关系及均强度理论,定量计算了硫化镍相变体积膨胀对玻璃的挤压应力、因硫化镍和玻璃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内应力及以上两者协同作用下导致的硫化镍颗粒周边的
针对某电厂两台330 MW机组燃煤汽包锅炉一、二次风的风速监测装置存在堵塞和磨损的问题,对风速测量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并通过对现在已经存在的几种风量测量方式进行对比,选
生物体内活性氧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参与部分生物功能,又能损伤细胞。当体内活性氧过量产生时,会导致癌症、衰老和神经显行性疾病。食品衍生的抗氧化剂能降低许多慢性疾病,特别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体质量50kg,身高158cm。据患者主诉和病历记载:2007年12月11日在其他医院以“颈椎病伴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胃炎”住院,当日静脉输注盐酸克林霉素(商品名:美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