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细胞间相互作用—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原代培养.(2)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在高糖环境下两种细胞的相互作用.(3)研究茶多酚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1)按Mackay改良方法培养和鉴定人肾小球系膜细胞.(2)采用双层共同培养法建立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研究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干预组、茶多酚对照组,并与两种细胞分别单独培养进行比较,培养0、12、36小时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及RT-PCR方法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论:(1)培养的细胞为人肾小球系膜细胞.(2)建立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双层共同培养模型,与普通单层单独培养相比可以更好地反映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球内部的病理生理过程.(3)高糖可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SOD活性下降、MDA含量、Ⅳ型胶原分泌增加并使TGF-β<,1>mRNA表达增加.(4)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在活性氧方面无明显相互作用.(5)在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6)茶多酚通过干预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对糖尿病肾病有明确的防治作用.
其他文献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致命的一种,其中 90%为上皮性卵巢癌。因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处于晚期。治疗的策略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紫杉醇与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为辅。近20年来
目的:  宫腔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对其诊断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法对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初步探讨时间-强度曲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