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法的命运同国家的发展大势紧密相联,宪法文本的变迁,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政治状况。少数民族权利在国家宪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直接影响着国家对民族事务的处理,事关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产生的十五部宪法都对少数民族权利做出了规定,但是受时代背景和执政者的民族认识的影响,历部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又各不相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以历史阶段的演进嬗变为纵线,在梳理我国历部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不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考察、分析和比较研究,评述其利弊得失及历史作用,以总结规律,得出历史性的认识。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界限,对我国的历部宪法及其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做了一个简述;第二章讲述近代以来不同执政者民族认识的发展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民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及影响,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认识及发展历程;二是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民族认识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执政者对民族的认识逐步深入和全面,对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阐述了我国历部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及发展。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历部宪法中规定少数民族权利的条文数量的发展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条文数量发展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历部宪法规定的少数民族权利的内容;接下来的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的宪法对少数民族平等权、参政议政权、自治权、宗教信仰自由、民族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的规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不同时期的宪法做出不同规定的原因及在当时产生的作用,总结历部宪法在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方面的经验教训。总体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宪法中少数民族权利的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性逐渐增强。论文最后一部分是小结,对整个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总括,寻着我国宪法发展的历史轨迹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强调对少数民族权利进行宪法保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