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面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纷繁复杂的论述,这一论题具有系统总结和集中阐述的理论指向。不仅如此,这一论题也将大大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而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系统研究的尝试,本文首次建立了这样一个研究框架:本文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内容包含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也就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从普列汉诺夫到江泽民的生态观,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的当代伟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高端的发展。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之前的生态观的演进做出了系统的探讨,有分别地甄别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中的地位。论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肯定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基础地位,对人们较为忽视的马克思恩格斯建构性的未来社会的生态文明进行了文本挖掘和研究。文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生态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因此,论文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系统的解读,对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的实践性内涵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的尝试,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系统和集中的阐述,以达到纠偏斧正、拾遗补缺的目的。在理论的构架上,本文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形成的历史的纵向维度,也注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的横向挖掘,既注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的中外思想的衔接,也十分注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以便呈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经纬交织的发展和演进格局。论文肯定了古代社会的神化自然观以及近代天人对立的生态观对人类发展的积极作用。论文认为,虽然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朴素的形式呈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始格局,但是这种局面由于其原始性和粗陋性因而最终将会被现代理性主义的精神所代替。论文肯定了黑格尔、费尔巴哈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并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做出了系统的论述。对普列汉诺夫的生态观,论文实事求是地肯定了他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贡献。论文对列宁以及斯大林的生态观的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特征作出了分析。论文认为,受着时代任务的局限,毛泽东将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侧重点置于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基点上,这是由当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代课题所决定的。但是,这种状况在邓小平、江泽民那里得到了矫正。邓小平和江泽民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的生态观,而且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等的思想,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论文集中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重要地位,尤其肯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维度对于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