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白炭黑粉体的微生物催化合成及表征

来源 :山东轻工业学院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介孔材料、生物矿化技术和微生物仿生合成等学科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白炭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分析了利用微生物作为模板矿化合成介孔白炭黑粉体材料的可行性,将“酶催化”理论引入到介孔白炭黑材料的合成当中,提出了以天然酵母活体细胞为“微反应器”,利用其自身的生物活性矿化合成介孔白炭黑的新思路。选用酵母细胞为模板,通过设计正交实验,选择不同的合成条件,以合成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和DBP吸油值为优化目标参数,选择最优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50℃,酵母细胞的用量为2 %(wt%),水玻璃体积浓度为15 %,硫酸浓度为0.15 mol/L,pH值为9时,合成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和DBP吸油值的综合性能均能达到最佳状态,以此作为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之后,对合成的白炭黑材料进行了XRD、TEM、氮气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测试分析,并与没有添加酵母模板的合成样品进行了对比,测试及对比结果表明,实验中加入酵母模板后,合成样品的各项性能均好于空白样品,通过TEM的形貌分析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介孔的存在,并呈现出无序的蜂窝状结构,这一结果也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得以验证,合成样品的吸附等温线显示样品为典型的介孔材料,并且滞后环为H2型,其孔形状类似于“墨水瓶”,其比表面积为443.18 m2g-1,平均孔径为6.24 nm。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验,深入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水玻璃浓度、pH值等实验因素对介孔白炭黑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和DBP吸油值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水玻璃浓度的变大、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也与正交实验的结果相吻合,从而进一步证明之前所选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合理的。(第二章)在成功制备介孔白炭黑粉体的基础上对其吸附性能和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分别计算了介孔白炭黑固定α-淀粉酶的固定化率和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率,研究表明,经过24h之后α-淀粉酶在介孔白炭黑材料上的固定化率可达到80 %以上,经过120 min之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到96 %以上,两者均显示出白炭黑优良的吸附性能;另外,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显微镜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简单探讨了其发光机理。(见第三章)利用荧光显微镜对酵母细胞在矿化过程中的超分子自组装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SiO2与酵母细胞内部的无定形碳等有机物质的结合情况进行分析,并解释了矿化过程中的晶体成核、生长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示意图的形式对酵母细胞的矿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矿化机理。(见第四章)以啤酒废酵母为模板合成了介孔白炭黑粉体,利用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啤酒废酵母在矿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成白炭黑粉体的各项性能均好于空白样品。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电镜简要探讨了废酵母的矿化机理。(见第五章)
其他文献
“交际语境”写作理念认为写作的本质是交际,是为了达成某种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通过还原话题、角色、读者、目的、语言等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美术教育仍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短缺、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有助于往后的古诗词学习.笔者通过阐述诵读古诗词对于学生的意义来鼓励学生多接触诗词文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古诗词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一条是以内容为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包含基本知识、必要能力)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
水库具有“汞活化效应”,是典型的汞敏感生态区,水库淹没的土壤与植被是水体及鱼体甲基汞增高的重要来源。三峡水库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库,淹没的陆地面积大,成库后形成大面积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消落带。由于消落带被很多学者公认为是库区径流的汇集地带,自然也成为环境汞等污染物的汇集区域。另一方面,消落带植被和土壤作为水库的最后一道缓冲带,它所汇集的汞等污染物最终又会影响到水体质量。因此,相对于水库而言,消落带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深度自主建构,也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要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可以利用提问题的方式从三个方面进行
思维品质是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反思中,笔者重视图片资源在教学中的整合应用,通过课本配套插图、网络资源、心理学知识、巧用板书和
本文综述了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特别是聚噻吩(PTs)类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以聚烷氧基噻吩为母体单元分别合成了四类电致发光材料:3,4-二烷氧基噻吩均聚物、3,4-二烷氧基噻吩-共-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