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评价及决策环境保护是一个困难而又有争议的问题。特别自丹麦学者比昂·隆伯格出版《可疑的环保主义者》一书以来,国际学术界对环境问题的评价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气质量呈现出明显的煤烟型污染。因此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引发了“环保一票否决”等绝对化的口号。然而,可以用于环境保护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有必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和评价环保项目,使得有限的环保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
目前我国流行的城市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判据,主要还是从绝对数量的角度出发进行考查,难以体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思想,在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时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根据资源配置优化的条件,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达到社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变化的不同情况求解,本文提出污染治理投资资源配置优化的评判指标应该将费用-效益分析或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框架纳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则以及边际分析的原则。
国内外大量的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的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相关人群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颗粒物(PM)和SO2的浓度与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呈现正相关性。结合这个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五个城市作为费用-效果分析例证的对象,对这五个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果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延长人们生命上取得共识,并从全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出发,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在评价和选择环保项目上要选用体现以人为本和边际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给雪中送炭的项目以更优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