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学社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_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年5月,北京大学国文系学生陆侃如、游国恩、林之棠、张为骐、黄优仕等人创建爱智学会国学部,之后于1926年6月又创建了一个新的独立国学团体——述学社。1924年6月6日,爱智学会国学部《国学月报》创刊,第一卷由《楚辞号》、《诗经号》和《陶渊明号》三个专号十二期构成。原属国学部的《国学月报》直接转为述学社社刊,且保持了其卷数和风格的连续性,述学社的活动也因此与国学部具有前后相接的性质。四五十年代陆侃如等当事人回忆当年及后来学者说及述学社时将述学社与国学部混而为一。1927年1月,述学社《国学月报》第二卷出版,作为述学社社刊,其中第八、九、十期合刊为《王静安先生专号》。1929年6月,他们把复刊后的《国学月报》更名《述学社月报》,第三卷仅见四期。他们将成员作品辑为“述学社丛书”,共收录七位成员的十六部著作。述学社是在“整理国故”运动影响下产生的一个诸多国学社团之一,他们的治学方法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采用“集众的研究”,不仅“部分”的研究中国文学史和合作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专题,也共同收集资料和相互“攻错观摩”。他们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采用了“历史进化的文学观”,通过“重写文学史”打破道统的文学观念,并“重新发明新传统”,实现“思想革命”和“再建文明”的目的。述学社成员大多出自北大国文系,又与胡适关系密切,因此在研究旨趣上与国学门、“古史辨派”、“整理国故”运动声气相求。他们在研究态度上,反对信古;在研究方法上,以考证为主要手段。述学社的发展并非一番顺利,成员的学术成长之路也充满了艰辛。他们的著作往往因专业性较强而为出版社所不喜,以致出版频频受阻。他们受“考据学风”影响而轻视写作,这种理念在上海受到严峻挑战,以致在中国公学中国文学系的教学中与一些师生发生激烈的冲突。他们起初也是沉浸于各种“主义”之中,在转向“整理国故”运动后又沉迷于方法之中,却忽视了胡适一再强调的“评判的态度”——“重估一切价值”,即要“对于旧有学术思想的一种不满意”。最终在复古浪潮下,述学社同仁在《本报第三卷始刊词》宣布与“发扬国光”的“国学运动”决裂。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乡土空间作为场域背景,围绕农民谋划组建、参与管理、生产互助合作社的实践过程,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小农利益的复合诉求,以及交换行为的多元博弈与互惠规范的演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采用水滴试验,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有机保焊膜、浸锡和化学镍金)对BT树脂基板、陶瓷基板和FR-4基板表面电化学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有机保焊膜与浸锡表面处理工艺的试样的电
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地区被基督教传教士称为远方的黑暗之地。因为地理、人文环境等的不适应,很多传教士在这里并未扎根长久。受此影响,基督教新教传教事业的开展也时断时续,成
抗战时期工业大规模内迁,是在特定战争环境下进行的空前的工业战略转移。大批近代工业迁入后方,对战时军需民用的供给,特别是对当时大后方的经济建设,起了极其重大作用。全面
采用双金属梯度堆焊方法对800MN液压机飞机起落架锻模再制造,建立起落架锻件成形过程粘塑性有限元模型和锻模承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锻模温度场、应力场及磨损分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