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预后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40岁以下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这些患者中约70%尚未生育。有研究提示,若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H)不进行干预治疗,在雌激素持续作用下,15年内约29%的患者可发展为癌。过去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切除子宫剥夺了患者的生育能力且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与年轻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愿望相违背。于是,探索有效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成为近年来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病理特点:雌激素依赖的Ⅰ型子宫内膜腺癌;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病理学分级为高分化;且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肿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多为阳性,上述特点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及曼月乐(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在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与孕激素联合方案在临床上应用也越来越多。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活产率,并初步探讨影响上述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 床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患者87例,其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55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三组,A组: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B组: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高效孕激素;C组: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及高效孕激素。孕激素均为醋酸甲地孕酮(MA),160~320mg/d,合并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统计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月经异常情况、不孕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肿瘤家族史、治疗方案、治疗后病灶组织缓解情况、达到完全缓解时间、复发情况、妊娠情况、生育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开始保守治疗后,每 3 个月至医院复诊一次,查血生化、超声或磁共振,并行宫腔镜病灶切除或诊刮术,切除或刮出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评估治疗疗效。治疗后根据组织病理反应情况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复发。  在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巩固治疗方案。若治疗后持续未缓解(>6个月)或疾病稳定或疾病进展,则详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告知继续保守治疗的风险,并建议手术治疗。缓解后出现复发的患者,结合病人意愿及临床辅助检查重新评估病情,若符合保守治疗条件,可再次选择保守治疗或直接手术治疗。所有保守治疗的患者,即使长期达到完全缓解,也应定期随诊,以防复发。  结果:  1.87例保守治疗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显示,A组、B组、C组在年龄、BMI、月经异常情况、不孕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肿瘤家族史、病理类型、总缓解情况、复发情况、妊娠情况、生育情况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中,A组4例(44.4%),B组18 例(54.5%),C组32例(91.4%),治疗6~12个月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中,A组5例(55.6%),B组13例(39.4%),C组2例(5.7%),治疗12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中,A组0例(0%),B组2例(6.1%),C组1例(2.9%)。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治疗方案在12个月内完全缓解率及总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6个月内完全缓解率的比较上,C方案优于A、B两种治疗方案(P<0.05)。  2.87例患者中77例(88.5%)达到完全缓解,其中AH患者51例(66.2%),EC患者26例(33.8%),所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15个月,中位时间为5个月。其中54例(70.1%)患者在 6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20例(26.0%)患者在6~12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3例(3.9%)在12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10例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例EC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达到部分缓解,4例(2例EC、2例AH)患者在治疗后9个月达到部分缓解,3例(2例EC、1例AH)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发现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与治疗前无变化,1例EC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复诊时发现癌细胞高分化转向中低分化,1例AH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发现子宫内膜组织中出现癌细胞,上述1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30kg/㎡是影响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  3.77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9例复发,其中EC患者4例,AH患者5例,复发时间是在完全缓解后的9~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是21个月。复发患者中,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例患者在充分了解保守治疗风险后,要求再次保守治疗,均达到完全缓解。根据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30kg/㎡、完全缓解后未妊娠均是缓解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4.完全缓解的患者中65例有妊娠愿望,成功妊娠患者38例(58.5%),未妊娠患者27例(41.5%)。在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的26例患者中,20例(76.9%)成功妊娠;在自然妊娠或口服促排卵药物的39例患者中,18例(46.2%)成功妊娠。根据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30kg/㎡、未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是缓解后成功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5.在38例成功妊娠的患者中,23例(60.5%)患者成功生育,其中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的20例患者中有16例(80.0%)成功生育,而自然妊娠或促排卵妊娠的18 例患者中有 7 例(38.9%)成功生育。根据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是提高活产率的保护因素。  6.A组患者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B组患者中3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出现体重明显增加,1例出现血栓性静脉炎;C组患者中2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4例出现体重明显增加,三组治疗方案均未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可见无论是孕激素还是曼月乐在保守治疗AH或EC中均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结论:  1. 对于有生育要求或强烈拒绝切除子宫的AH或EC患者,在充分评估病情并符合保守治疗条件后,三组治疗方案均可选择,但 C 方案更适合期望短期内达到完全缓解并妊娠的患者,且三组治疗方案均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2. BMI≥30kg/㎡的患者严格控制体重可提高患者缓解率、妊娠率,降低复发率;缓解后及时妊娠可降低复发率;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可明显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因此,对于达到完全缓解后持续未妊娠的患者,建议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全身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S-100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全子
研究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类常见妇科疾病,定义为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之外的地方,影响约10%的生育期女性。内异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盆腔痛及不孕。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