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在环渤海地区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黄河三角洲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近十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石油开采、海洋化工、轻工纺织、现代农业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局限性,一是黄三角产业主要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当经济形势处于低谷时产业萎缩严重;二是黄三角发展不协调,当地政府各自为政,产业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难以发挥产业优势并推动区域经济更好发展。在此背景下,利用生态经济学中产业共生理论,并结合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定位,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产业集群之间高效融合,使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共生能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因此在产业共生的研究基础上,对影响产业集群共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对策,为今后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提供参考。首先,系统总结、梳理了产业集群共生要素、共生基本原理以及产业集群共生稳定理论,得出产业集群各共生单元,在不同的共生环境下,会产生不一样的能量增值与传递,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共生模式。然后,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共生的现状,得出共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生单元不完整、产业集群共生关系不协调、共生系统缺乏动力、共生环境不健全等问题。接着,结合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共生现状,对产业集群共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产业集群共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从这三方面分别引申出范围经济、资源流动性、技术条件、市场结构、产业链长度、产业生命周期、政府导向、中间组织八个影响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共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构建模型得出影响因素层级结构。最后,根据共生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次序,再结合黄三角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不足,提出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