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经济人”和“社会人”互动成长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服务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最大产业和吸纳就业的主体产业,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展速度和规模,还是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等,都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然而,餐饮业骄人业绩的背后,却是餐饮企业紧张的员工关系,表现为餐饮企业居高不下的员工离职率,多数企业处于“一年员工换一轮”,甚至“一年员工换几轮”的惊人状况。餐饮企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员工关系。国内理论界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餐饮企业的研究兴趣一直不浓厚,以CNKI数据库为例,从1994年到2014年与餐饮企业研究相关的文献仅检索到1284篇文献,其中,有关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文献极为有限。同时,随着近些年来劳资冲突事件的攀升,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和员工关系的研究与关注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重点集中在员工聚集度高的制造行业,而对单个企业员工数量相对不大、员工流动率异常高的餐饮企业员工关系关注极少;有关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事后”冲突关系的协调与处理方面,而对“事前”、“事中”合作关系的构建关注也不多。因此,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仍然有很大创新的空间。本研究充分借鉴学者们对社会化、组织社会化、学习理论、社会交换、内部营销、员工关系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我国餐饮企业管理的实践,对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目的有四:一是从理论上探寻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二是提炼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解释框架;三是检验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过程中的微观机理,具体来说,验证内部营销、组织社会化对员工关系的影响,以及员工关系对员工留任意愿、工作绩效等影响;四是从微观与宏观层面提出员工关系构建的系统性对策和建议。本文通过质性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借助社会调查方法,深入到餐饮企业一线,通过对餐饮企业与员工的参与式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了餐饮企业员工在与企业建立关系过程中的案例和数据,并借助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论文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力求揭示餐饮企业员工关系的真实现状,然后分析其内在机理及对策。在长期的跟踪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是餐饮企业大量聘用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入职前他们大都缺乏专业技能和社会认知,处于“准经济人”和“准社会人”的状态;二是餐饮企业是“经济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单元,担负着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与社会化的责任。由于雇佣的员工是“准经济人”和“准社会人”,其流失率大,规则意识弱,导致企业员工管理成本很高;三是员工作为“准经济人”和“准社会人”,通过在餐饮企业中参与经济活动以及员工间社会交往,员工的技能获得提升,规则意识开始增强,并逐步认识和了解社会,社会生存能力也得以提高,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四是企业在满足员工需求和员工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企业和员工都作为“经济人”和“社会人”,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高频次进行互动,各自在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同时,彼此相互促进获得互动成长。立足于上述“是什么”的发现,本文从“经济人”和“社会人”的视角构建了“准经济人”和“准社会人”的概念框架,以期为在理论上探明“为什么”和实践上“怎么做”提供可能。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归纳如下: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经济人”与“社会人”互动成长的视角,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从员工、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影响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意义。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员工关系理论的维度、框架,影响员工关系的部分前因及结果变量。第三章是案例分析,结合餐饮企业的案例,经过深度访谈、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步骤,对员工的需求、特征等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讨如何抓住员工需求,通过内部营销和组织社会化构建员工关系,进而使员工从“准经济人”和“准社会人”成长为合格的“经济人”和“社会人”。第四章是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企业进行的统计分析,共调查餐饮企业46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0.36%。讨论和检验餐饮企业内部营销、组织社会化作用于员工关系的机制和员工关系对于这些机制的调节作用。第五章是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餐饮企业员工、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关系的复杂性。从宏观层面的行业竞争、劳动力流动和法律规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员工关系构建的因素。第六章是对策和建议,按照“经济人”和“社会人”互动成长机制,从员工、企业和社会不同层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员工关系构建对策。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不足和展望部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一是将对员工关系的研究回归到合作机制的起点,提出了“准经济人”、“准社会人”的概念,从研究“准经济人”、“准社会人”到合格的“经济人”与“社会人”的成长过程来分析员工关系的构建。向前延伸了员工关系的研究,丰富了员工关系的理论。二是员工在餐饮企业的工作是一种个体社会化与组织社会化交织进行的过程,本文从“经济人”与“社会人”互动成长的视角,论述了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构建的过程。三是本文在案例与统计分析,微观验证和宏观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研究了员工关系内部建立的机制。四是针对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本文从个体、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构建餐饮企业员工关系的系统性建议与对策,以便改善餐饮企业员工关系提供参考。本研究不仅对深化和拓展员工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餐饮企业构建员工关系、改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绩效和加速餐饮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将在今后的高职高专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学生为样本,对移动学习的设备、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进行移动学习平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iOS和android的智能化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针对这样的背景,探讨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移动校
随着我国银行业及金融业的不断转型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与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活动中其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与不协调性,使城市商业银行内存在的问题日益凸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面对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企业必须不断评估当前自身商业模式的优劣,并对其进行改进以适应环境的变
本文是在占有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 础,运用比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对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的发展做了比较 研究。首先总结了
本文针对C酒店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项目进行实施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绩效管理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绩效管理实践随欧美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WTO/TBT提出了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ISO 9000认证也被当成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对于我国即将加入WTO,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推行
目的: 比较研究唾液和血液中得理多和卡马西平片这两种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Z)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唾液和血液CBZ浓度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的动
到目前为止,勘探地震学家们发现了两种有特殊用处的逆散射级数:一种是用来完全去除自由表面多次波;另一种则用来去除层间多次波。 在研究逆散射成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