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桐子的组织培养及其组培苗黄化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属大戟科(Euphobiaceae)麻疯树属(Jatroph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小桐子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树种,由于其耐旱、耐贫瘠且含油率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地推广。传统上小桐子一般多采用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容易受环境季节的影响,使苗木的供应受到限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进行快速繁殖,而且能使优良品种种性得以保存延续。但是其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黄化问题会影响组培苗的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组培苗死亡。本文在开展小桐子组织培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组培苗黄化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小桐子工厂化育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桐子组织培养的试验:   1)无菌体系的建立:对外植体种子进行消毒时,种子容易消毒,无菌率高达100%。基本培养基的选择:MS培养基优于B5   2)叶片愈伤的诱导以MS+6-BA1.0+NAA0.1效果最好,诱导率达100%。根段愈伤的诱导率为0。叶片愈伤的不定芽分化以MS+6-BA1.5+TDZ0.1+NAA0.05效果最好。   3)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NAA0.05,蔗糖浓度为35g/L增殖效果较好,达到2.6倍;10天为转接最佳时间,芽丛增殖旺盛,长势良好。   4)茎段腋芽的诱导以及增殖:Ms+6-BA1.0+NAA0.1腋芽的诱导率为87%,MS+6-BA1.0+NAA0.01腋芽的增殖达到4.2倍。   5)生根炼苗及移栽:小桐子生根容易,NA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达到较好的生根效果,但是每瓶的根数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添加活性炭,生根效果更好。小桐子较适宜的炼苗天数为10天。最有利于小桐子无菌苗移栽存活的基质类型为珍珠岩+腐殖土1:1的混合物。成活率达到81%。   小桐子组培苗黄化问题的研究:   1)小桐子在10d转接最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黄化现象。封口膜透气性太差会导致瓶内乙烯积累过多,造成早熟而出现黄化现象,建议使用透气性的封口膜。   2)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在NH4NO3、蔗糖、KH2PO4、FeSO47H2O、CaCL22H2O,5种因素中,影响组培苗黄化主要顺序是NH4NO3>蔗糖>KH2PO4>FeSO47H2O>CaCL22H2O。   3)通过单因子试验发现,NH4NO3的用量提高到3.30g/L时小桐子组培苗黄化率为10%,组培苗生长良好。KNO3的用量在2.85 g/L时小桐子组培苗黄化率为10%,组培苗生长良好。KH2PO4的用量在0.215 g/L时小桐子组培苗黄化率为0。蔗糖的用量达到40g/L时小桐子组培苗黄化率为0,组培苗的长势好。
其他文献
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植物,仅零星分布于我国云南东南部及广西西南部等局部地区,其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濒临灭绝,已被
学位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通过研究得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英
自20世纪70年代德国首先提出森林健康概念以来,森林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各类自然灾害频发,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森林健康研究,开展森林健
学位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种类单一,适宜造林及绿化的树种十分匮乏,引进国外树种来丰富这些地区城市树种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产意义。柔枝松是北美分
街道、广场植物群落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风景、体现城市景观特色及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一个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功能基本稳定的城市森林
学位
竹类植物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快,用途广。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刚竹属是竹亚科中种类最多的属,多达50余种。该
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大孤山矿区为研究区域,以林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支撑下,进行了矿区植被现状的调查,
本试验以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的核桃为试材,通过对坚果的外观经济性状、核仁一般营养成分、油脂理化性质和氨基酸组成等指标的研究,探讨核桃成熟期间主要营养变化及其不同品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