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姚店油田姚59井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监测技术、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电性特征及古生物标志等综合分析手段,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长61、长62、长63和长64四个小层。长6油层组四个层构造形态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一平缓西倾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1°,内部构造形态单一,油水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为砂岩岩性油藏。长61、长63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微相较发育,分流河道较宽,砂体厚度大,长62次之,长64分流河道相对窄,砂体厚度最薄,储层主要发育在长61、长63中。就储层非均质性而言,长6油组绝大多数小层非均质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大,层内非均质程度较强,但是纵向上各小层间的非均质性较弱,长61和长63小层变异系数和非均质系数较小,且层间变化率较小,注水开发时,驱油效果相对好。此外,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加密完善井网可以增加水驱控制程度、降低平面非均质影响,增加水驱波及系数、增加有效水驱控制面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通过调剖、堵水、分注、补孔等技术手段,可以控制暴性水淹井和无效注水循环,提高单井产量;通过合理压力系统和合理注采比研究,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驱替系统。总的来说,姚59区长6油层组特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受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