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教学法始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宋代朱熹的推崇下正式成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方法,其产生、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发展过程,其存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诵读教学法作为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为我国蒙学教育、经学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时至今日,诵读教学法仍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被运用到一线的课堂中。本文分析了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忽略诵读教学的现状,总结了诵读教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意义,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大连市开发区第七中学“五读高效课堂模式”的建立与实践,对文言文诵读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找到了将诵读教学法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一定的启迪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对文言文教学、诵读教学法、五读、课堂教学模式、板块教学法、高效课堂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与界定。第二部分是中学语文文言文现状调查。通过跟班听课、调查问卷以及个别谈话的调查方式对当前一线初中语文课堂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当前忽视诵读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地剖析。第三部分是“五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依据和背景。介绍了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建立此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对其产生背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第四部分是“五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受全国高效课堂教育改革的启发,受余映潮老先生的帮助与指导,经历了七中全体语文教师的研究与创新终于“扭动魔方魅力还”创新性地建立了“五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区域教育的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与引领作用。第五部分是“五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和案例分析。初读感知、析读结构、品读共赏、赏读妙点、诵读总结,通过五次对文本的诵读,每一次读解决一个问题,在琅琅诵读声中完成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同时结合了《虽有嘉肴》两稿教案的案例分析,对“五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进行了深刻地解读。第六部分是对“五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分析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