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要求学生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将知识“内化”为做人和做事的本领,最终“升华”为创新能力。现在一部分学校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还是停留在说教层面,缺少必要的形式创新,缺少必要的对受教育对象需求和心理的深入分析。这样就造成我们的养成教育往往事倍功半,总是被动的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做斗争。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我们想到了早已被遗忘的国学。当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中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当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的时候;当中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它就是——国学经典!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已达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今天我们又重新提起此话题,就是想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八小学为例,就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合进行了初步实践。通过调查、访谈、观察、问卷等方法,深入了解国学经典诵读对养成教育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师生诵读热情,并把经典诵读融入到各学科中,发挥它的育人功能。通过具体的实施,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经典诵读相融合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生初步懂得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学生养成了图书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开始注重语言的积累和丰富;学生养成了勤练笔的好习惯,能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言行;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也为做此方面研究给出了建议:1.使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快乐成长。2.让各种活动为经典诵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3.开展有效的师生、学生和父母家人之间的经典诵读活动。4.鼓励学生自己制订切合实际的校规、班规。5.大量诵读并在生活中导之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