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它是历史长河里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其不易保存的特质且与现代快节奏生活逐渐疏远,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国人重视。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省市通过开展“剪纸进校园”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逐渐地得到国人重视,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有望得到传承与发展。通过“剪纸进校园”教学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这个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为此本文将从理论基础、教学实践活动、问题发现与解决方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望找到符合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创作规律的教学策略和办法。本文论述除绪论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传统民间剪纸的创作灵感与生活积累。这一部分追溯到传统民间剪纸在纹样设计中的构成元素,阐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源头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充分展现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创作灵感。第二部分:传统民间剪纸在“剪纸进校园”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中小学课堂中的现状与问题,提取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作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所完成的剪纸作品脱离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源头和创作方法,创作初稿的绘制接近黑白装饰画版画等其他平面绘画种类初稿的绘制,缺乏其本身的特性与智慧。第三部分:传统民间剪纸在“剪纸进校园”活动中的教学策略和实施对策,针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特性与创作方向,如何在“剪纸进校园”活动中的教学实践当中既能以传统民间文化为基础,又能吸收其他门类的绘画元素的优点来创作出符合剪纸艺术规律的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