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的职业生涯与董事监督行为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事会扮演着公司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由于董事日常行为无法统一定义、记录,董事会运行机制一直是研究领域的“黑匣子”。得益于我国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会议记录信息,董事参与公司管理层提案决策行为可以得到研究。董事需要对管理层提案进行公正、严明的审议并表达自己赞成或者非赞成的意见。能够对管理层议案提出非赞成意见的董事被视为尽心履行了自己监督职责。但同时,提案被不赞成的公司管理层及相关利益集团可能会对董事“怀恨在心”从而对董事职业生涯作梗。本文利用2006-2012年在董事会会议公告中发生董事表达其非赞成意见的公司作为样本,搜集记录公告当年董事会成员投票行为、公告三年间董事会成员职业生涯变动情况及董事来源、董事个人特质、公司特征等数据,利用LOGIT、PROBIT模型研究监督行为对职业生涯变动的影响关系,并探讨在董事来源和董事个人特质是否会触发董事监督行为产生不同的职业生涯变动结果。实证结果表示董事监督行为对其职业生涯有负面影响:执行监督行为的董事更容易在未来发生离职,更不容易在未来获得席位保留。当董事多次执行监督行为,他会面临着上升的离开董事会的风险。董事来源不同,监督行为对职业生涯的负面影响程度会发生变化:执行监督行为的独立董事的职业生涯更容易受到其尽职监督的消极影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会议上表达其非赞成意见后失去董事会席位的概率更高;控股股东董事的职业生涯同样受到其监督行为的负面影响,尽职监督的控股股东董事未来获得晋升的概率下降;非控股股东董事的监督职能能够有效发挥,尽职监督的非控股股东董事更可能继续留在董事会。而表达其非赞成意见的非控股股东董事受到上述负面影响程度最弱。董事个人特质和其监督行为会联合影响其职业生涯。在公司领取津贴越高的独立董事在执行监督行为后受到消极影响的程度较轻,在公司仍领取非津贴报酬的独立董事更可能在尽职监督后离开董事会;是否领取零津贴、是否具有金融或者会计背景、声誉等个人特质会联合监督行为影响控股股东董事的未来职业生涯:要求零津贴、具有金融或者会计背景、高声誉的控股股东董事更容易因其监督行为失去董事席位。对于非控股股东董事而言,年纪大、当前任期剩余年限较长、不在公司领取非津贴报酬的、男性董事更可能在质疑公司后留在董事会。本文结果表明,董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仍存在缺陷,碌碌无为的花瓶董事更容易获得光明的前途,使得董事市场竞争失衡。董事来源会影响董事行为的独立性,政策制定者应该审慎修订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进一步推进董事会运行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向纵深发展,全面、严格的监管格局基本形成,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在于客户关系的管理水
医疗改革全面推进了医药、医疗和保健行业的深化改革,但是同样导致了行业震荡、竞争高度同质化,淘汰率极高。所以医药行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和核心竞争力,导致医药行业并购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趋成熟,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APP孕育而生。APP以个人终端为载体,聚集了移动网络运营商、企业主、终端制造商、内容及应用软件开发商、广告商等,形成了一个充满
1994年,我国首次对税制进行了改革,基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确立了分别对产品销售流通征收增值税、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模式的不
一直以来,企业生存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所以财务绩效为人们所看重。然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不仅停留于股东。对企业来说,还要保证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即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