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社会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空间,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延伸,表现为数字化关系结构。网络具有便利性、开放性等特征,网民群体的急速扩大,网络中出现了网民的群体行为。本文选择以从众的理论视角来考察典型网络事件,通过具体网络事件的呈现,反映网络行动的微观过程,分析其“心理——行动”的从众模式,将从众研究扩展到新型互动空间中。同时以从众概念范畴入手,扩展其过分狭隘的理论范畴,从广义上来理解从众行为,压力或原有观点的改变并非是从众行为的必要条件。依照对从众核心概念的把握,尝试性的给出网络从众的新定义,认为网络从众是指网络空间中,在网络群体的发帖、讨论等具体网络行为不断刺激影响下,无论是出于理性还是盲目的动机,网络个体跟从网络群体的意见导向,做出与网络群体一致的行为或态度表达。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上,考虑到网络内容的繁杂,本文特别选取了影响较大的近期发生的网络事件,分别是“带头大哥”事件、“贾君鹏”事件、“艾滋女”事件和劳力士神话。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在这些网络事件中,体现出网络从众的特性:低成本性,虚拟性与匿名性,高度筛选性与灵活性,网络到现实模式异于现实到网络模式。在对网络从众的意义分析中,发现网络从众:满足网民的真实需要,是一种网络狂欢行为,并孕育了跳出网络发生现实作用力的可能性。但是网络从众也包含了多种危机,表现为网络盲从、网络暴力行为和网络虚无。网络是监管与法律规范性较弱的公共空间,为底层“自下而上”弥散权力的凝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凝聚即包含了积极的力量,来改变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也包含了消极的力量,增加了社会的失范和无序。虽然网络具有两面性,然而它在整体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提供的网络和现实影响力,可以说是广大网民和所有民众免费得到的特殊“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