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南海自古以来都是周边国家争夺的对象。因为南海地理优越,渔业资源发达,经济政治价值突出,所以周边国家舍不得放弃对它的争夺。一些争议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是还有一些国家坚持认为南海中的某些岛屿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其中中国和菲律宾关于南海的争端愈演俞烈。菲律宾于2013年就南海争端将中国诉至仲裁庭。中国对此次仲裁明确表示“不参与、不承认、不接受、不执行”,并通过发布《立场文件》表明态度。实际上,这是一场没有法律效力的“仲裁”。程序上,菲律宾违反了《公约》中仲裁前“交换意见”等规定,仲裁庭的组成以及启动强制程序也存在错误。实体上,菲律宾的诉求实则是主权主张,不受《公约》管辖。仲裁庭存在错误认定中菲协议等问题。许多学者从国际条约、国际判例和实践、以及法理等多方面针对仲裁中的错误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如何应对以及处理的对策思考较少。仲裁时隔一年,关于如何处理南海争端的策略也随着中菲官方对南海的声明和回应重回大众视野。思考如何应对南海问题、协调中菲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是必要的。本文从南海仲裁案的背景、仲裁中出现的错误以及现有的应对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中国应对方面的短板与不足。针对现存问题以和平发展的眼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或者主张。以期望避免其他国家效仿或者制造类似争端,并可让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规范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争端扩撒,切实保护国家利益。
其他文献
当前,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席卷全球,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背后日益暴露出复杂而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现实表明,环境危机若不与社会正义联系起来,将难以得到根本化解。环境
目前,我国对于公民免受噪声侵扰的法律制度主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
《刑法修正案(八)》以及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非法采矿罪进行了修改,这对于我国矿
十二氢十二硼酸(B12H122-)闭笼型硼氢阴离子,具有二十面体结构。B12H122-化合物具有高的热值、热稳定性优异、低毒、与推进剂和火炸药常见组分相容、对撞击和摩擦钝感,对于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从少量走向多量,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笼统走向个性化,单靠政府已经不能够满足公众的所有公共服务需求,科技社团作为科技类社会组织,天
随着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空间结构构型尺度不断增大,结构功能也趋于复杂化。采用数值仿真技术模拟大型空间结构展开动力学行为是此类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精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的国家,灾种多、灾情重、区域广、频率高,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和新中国第一代中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易加工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到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复合材料结构常常需要打孔,因此层合板不可避免地出现应力集中。同
为了保护特殊群体权利的实现,促进全人类人权共同发展,联合国于2006年建立了人权保护的最新机制——普遍定期审议机制。从2006年成立至今,普遍定期审议已经完成了两轮审议并
航天器微振动是指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由于各种扰动导致航天器产生幅值低于10-~1g的微小振动,航天器连接结构的结合面对这种微振动的传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微观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