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绿道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城市病”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渴望绿色生态环境和休闲开敞空间,城市绿道应运而生。城市绿道从户外郊野深入到居民社区,畅联着人们休闲游憩、沟通交流等活动。为了提高绿道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信息,才能满足出行者的安全感与心理需求。而标识系统作为城市绿道环境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媒介,不仅承载着公众出行与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更要贴近公众心理给予相当的安全感与可依赖感,并彰显着城市的文化特性,演绎地域文化内涵,展现城市的文脉特征。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城市绿道标识系统设计中,缺少对标识系统、绿道环境与标识使用者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在空间环境功能性、审美认知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着眼于此,本文首先界定标识的内涵,挖掘标识在城市变迁中的历史形态变化,通过追溯城市绿道和标识系统的演进过程来梳理其发展脉络,阐述标识系统化发展的趋势,明确标识系统在城市绿道环境中的价值意义;引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对标识系统、标识环境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密切关系进行剖析,分析标识使用者在绿道环境中的感知途径,剖析利用标识系统提高标识环境的易识别性与正面场所评价反应的影响因素;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型城市绿道实地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城市绿道标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经验借鉴。基于理论与实例的分析,尝试构建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绿道标识系统设计方法,以标识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为指导,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功能性、地域性与文化性的设计原则,强调以标识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标识信息进行分类布局,并划分标识信息层级以适应绿道特性,最后以外观设计要素来实现标识信息传递。基于此,实践应用,以笔者所参与的泸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项目为依托,通过对中心城区慢行环境、绿道现状与出行者的调查分析,结合泸州市地域文化资源与生态要素,提出标识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绿道LOGO设计、特色标识分类、标识信息规划以及方案效果图展示。
其他文献
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豆科与非豆科作物间套作模式被广泛应用,间套作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和氮素吸收的作用。然而,在该系统中,玉米植株改变了大豆的微环境,同时使大豆暴露在许多非生物胁迫下,包括光照胁迫(荫蔽)和水分胁迫(干旱),这些影响着间套作系统。遮荫和干旱被认为是限制作物正常生长的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子,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高密度间套作作物。然而,这两种胁迫因子的交互作用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的产生速度十分迅速。图作为一种对大数据进行处理的有效手段已经获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致认同,基于图计算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但同时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工作基于X86 CPU和GPU架构对图算法进行加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基于ARM架构进行图计算优化的工作还相对较少。ARM处理器已经在高性能计算和终端计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性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植物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多因素影响。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单链小RNA,负向调控目标基因表达,从而对植物响应外界逆境胁迫产生重要作用。小麦祖先种野生二粒小麦蕴藏丰富的条锈病抗性。
在航天复杂结构件的数控精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质量要求很高,因工件尺寸精度不合格而造成工件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工质量的保持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加工质量与数控机床刀具的过度磨损有着必然联系,但这种存在于工件质量与刀具磨损值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明确,无法对加工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探索工件尺寸精度与刀具磨损量之间的关联规律,对于提升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机床精加工过程中,工件尺寸的波动规律尚不清晰,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大量化学肥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这样会增加环境的负担。比如导致土壤营养结构受损,土壤板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以百脉根为代表的豆科植物常常被作为绿肥使用。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土壤,增加土壤氮肥含量,减少化肥使用,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因此,关于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根瘤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众多参
群落更新是维持群落物种共存的关键阶段,探究影响群落更新的因素,能够更好地解释群落物种共存机制。其中,凋落叶层作为种子掉落后首先接触的外部环境介质,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后续幼苗更新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同种凋落叶作为母株周围凋落物层的主要组成成分,能分别通过物理、化学、生物途径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但目前关于该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开展的还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浙江天童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5个更新优势种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粮食产量。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而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然而,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属于低位作物,在营养生长期被高位作物玉米植株遮荫,不仅降低了大豆冠层的光照强度,而且改变了大豆冠层的光照质量。因此,我们设置了正
中药复方“满炙桔”是由满山红、桔梗以及炙甘草三味药组成的,其颗粒剂是人医临床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人类气管炎、咳喘、感冒和哮喘等常见疾病。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建立小鼠咳嗽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满炙桔”止咳作用;以仔猪作为临床试验动物,建立仔猪人工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模型,评价复方“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仔猪的安全性,止咳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为将“满炙桔”口服溶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由麻黄、连翘、苦杏仁、洋金花组成,收录于《中国药典》2015版,其功效主要为止咳平喘。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危害,提出将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复方“苦连麻洋”注射液用于动物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本研究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开展“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的急性毒性试验、30d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安全药理学试验三个方面的研究,评价其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
二次锌-空气电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点,锌阳极作为其核心部位,存在的析氢腐蚀、钝化和较差的可逆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可充锌-空气电池的商业化。本文通过添加剂修饰、表面包覆、合金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协同等方法对锌阳极进行改性。采用XRD、SEM、TEM和XPS对改性锌阳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Tafel曲线和LAND测试系统等研究了锌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