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太奇是电影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多义且复杂。翻开任何一本电影美学著作,蒙太奇通常都作为重要章节被加以分析和评述。横向上看,蒙太奇发展嬗变的过程几乎贯穿了整个电影艺术发展史;纵向上,这一概念也贯穿了理论和实践,并在二者之间互相作用。本文依循时间的顺序——从电影发展之初直至当下的数字时代,选取若干个对蒙太奇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理论家和电影创作者,力求理清蒙太奇的发展历程。当然,就蒙太奇表达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家远比文中所提到的多得多。第一章,通过比较三部有代表性的电影理论辞书中对蒙太奇概念阐释的异同展开对蒙太奇多维度概念的解读。并辅以早期电影创作实践对剪辑的探索,找到蒙太奇在上升到美学层面之前在具体电影文本中最初的影子。第二章主要论述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蒙太奇电影美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其中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是必须提及的。本章重点梳理了各理论家的理论形成过程并比较了他们各自的差异,他们同对一个议题感兴趣却又在理论上自成体系。这一阶段也是对蒙太奇探索最集中,也最激烈的时期。第三章为蒙太奇的两次转向。这一章主要讨论安德烈·巴赞和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蒙太奇观。巴赞与苏联蒙太奇一派的观点看似相左实则互为辨证。而麦茨则将结构主义语言学引入电影研究,并赋予了蒙太奇语义学上的意义。第四章则讨论了在数字技术应用于电影艺术之后,学界对蒙太奇的认识。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不仅使电影进入了“后时代”,蒙太奇也变成了“后蒙太奇”。而“后蒙太奇”究竟较于它的前身产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否真的具有将蒙太奇颠覆的能力,这些都是该章节所要讨论的。结语部分则是对以上梳理的系统总结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