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生长轴不仅能够作用于乳腺,调控奶牛泌乳和乳品质,而且可以作用到肝脏等外周器官,发挥能量迁移的作用,将外周组织的营养物质优先供给乳腺。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高发性营养代谢性疾病,能量代谢负平衡导致体脂过度动员、肝脏产生过量酮体而导致血中含量异常升高而发病。GH在酮病病因中的作用报道很少,为了解生长激素在产后酮病奶牛和对照组奶牛中的动态变化特征、酮病奶牛肝功能代谢情况以及生长激素轴对酮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本项研究。实验一:选用南宁某奶牛场中体重在500kg-600kg,2-5胎次、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37头,分别于分娩当天(0周)至产后7周,每周一次采集血样,测定GH与酮病相关指标(BHBA、NEFA、GLU)。测定完成后除去淘汰和其他疾病等不合格奶牛,最后纳入21头奶牛。根据亚临床酮病诊断标准(即β-羟基丁酸(BHBA)≥1.2mmol/L而无临床症状者)将其分为酮病组(KET,n=ll)和对照组(CON,n=10)。结果显示,酮病奶牛GH、BHBA、NEFA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P=0.0032,P<0.001,P=0.0025,n=32),GLU 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170,n=32)。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酮病奶牛GH与BHBA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256,P=0.006,n=88),健康奶牛GH与NEFA 显著正相关(r=0.282,P=0.011,n=80),GH 与 GLU 极显著正相关(r=0.384,P<0.001,n=80)。实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对11头酮病奶牛和10头对照组奶牛进行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DBIL、TP、ALB、GLOB、A/G)动态监测。分析两组奶牛以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酮病指标和生长激素与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与肝功能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酮病奶牛TBIL、DBIL、GGT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4,P=0.005,P=0.009),TP 极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09)。在整体水平上,BHBA与AST呈极显著正相关(r=0.243,P=0.001),与TBIL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234,P=0.002),与DBIL呈显著正相关(r=0.191,P=0.013),与 TP、GLOB 呈显著负相关(r=-0.188,P=0.015;r=-0.164,P=0.033)。实验三:通过外科手术采集奶牛皮下脂肪,检测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GH相关因子的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GH对脂代谢的作用机制及和酮病的关系。通过酮粉法和BHBA检测,选择5头酮病奶牛,根据胎次、产犊日期和产奶量等进行配对,选择5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通过外科手术采集奶牛尾根部皮下脂肪组织,检测生长激素相关信号因子(GHR、IGF-1、IGF-1R、STAT5、AKT、PPARα、SREBP-1c)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酮病奶牛脂肪组织GHR的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034),PPARa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P=0.0112),酮病奶牛脂肪组织SREBP-1c的mRNA表达相对健康奶牛有统计学趋势(P=0.0863)。结论:GH在奶牛酮病发病过程中有着显著的动态变化特征,与血浆BHBA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动态相关性。酮病奶牛GH相关信号因子GHR 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可推测生长激素能够作用脂肪细胞促进脂肪分解,但是对于高血浆GH水平能否直接引发酮病、或它的作用大小尚需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