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效性及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内镜下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eeding,EGVB)患者的效果,分析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为二级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纳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的319例患者,评价内镜下急诊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内镜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内的曲张静脉消除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门脉血栓形成、排胶溃疡出血的发生情况等。内镜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患者52例,非再出血患者13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首次内镜治疗时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Na、K、肌酐(Creatinine,C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Dimer、Child-pugh分级,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及曲张程度,以及CT门静脉成像+三维重建等资料。应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同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临床数据预测价值,探讨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1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7个月,在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共行内镜治疗573次,其中单纯套扎治疗114次,单纯组织黏合剂治疗102次,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357次。2.行急诊内镜下止血62次,止血成功率100.00%,早期再出血率15.20%。3.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消除率12.30%、显效率20.32%、有效率62.03%、无效率5.35%,食管胃静脉曲张消除率与缓解率之和为94.65%,平均治疗次数为2.09±0.18次,无效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3.76±0.23 次。4.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81%。5.组织黏合剂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排胶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7.25%。6.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率为27.81%。7.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组和非再出血组患者中单因素统计结果显示AST、Cr、TBIL、ALB、PT、Child-pugh分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PT、AST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746,对内镜治疗后再出血预测价值较高。结论:1.对于EGVB的患者,内镜下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急诊止血成功率高,早期和迟发性再出血率低,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及排胶溃疡出血形成的风险,需引起重视。2.ALB、PT、AST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独立危险因素,ALB对于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746。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目的:关节软骨因其缺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供应的解剖特点,其自我修复再生能力十分有限,损伤后病情容易逐渐恶化,发生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常见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研究拟采用多孔壳聚糖微球(porous chitosan microspheres PCMs)作为生物支架来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构建修复软骨
脓毒症是指机体在感染状态下产生多种生理紊乱反应,从而造成多种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涉及高度复杂的综合反应,其中心环节是内皮屏障功能的改变。紧密连接不仅是内皮细胞屏障细胞旁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调节内皮细胞功能。ZO-1是紧密连接蛋白的重要组分。目前关于人ZO-1的研究很多,但关于人ZO-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还未见报道。因此,通过对人ZO-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
目的:通过模拟临床患者术后睡眠剥夺,采用大鼠制备模型,探讨术后睡眠剥夺心肌细胞焦亡机制及右美托咪定对其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275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n=6):对照组(C)、手术组(O)、睡眠剥夺组(SD)、术后睡眠剥夺组(PSD)、术后睡眠剥夺+右美托咪定组(PSD+DEX)、术后睡眠剥夺+内质网应激激动剂TG组(PSD+TG)、术后睡眠剥夺+内质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与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联合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为二次剖宫产术患者实施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提供临床参考,进而积极推动舒适化医疗理念在产科中的实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年龄25-45岁,ASA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有力工具。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因此,实验教学的功能日益重要。对张家口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实际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分析出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提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实验拓展的研究课题,以实际案例阐明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整合设计思路,为教
目的:观察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新诊断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住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科的符合新诊断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人。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
目的: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和分析结直肠癌和正常对照组织的关键差异基因及其相关通路,探讨其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影响,为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加深入地理解潜在靶点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首先,我们从GEO数据库中选取GSE9348、GSE21510、GSE21815、GSE32323基因表达谱数据集,
胰岛素发挥生物学功能依赖于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各级信号转导分子的级联激活,其中任何信号分子的抑制或降解,均会导致信号转导中断,引起机体出现代谢紊乱等胰岛素抵抗现象。细胞中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依赖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其中底物泛素化过程的特异性取决于E3泛素连接酶。Itch是一种高度保守的HECT家族E3泛素连接酶,在生理情况下,Itch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