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风貌保护方法研究——以桂林靖江王城为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一般都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源头,在城市中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同时也记载着城市的演变。由于近些年各大城市的城市化步伐越来越迅速,使城市中一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历史街区的风貌逐年缺失,从而不能很容易的辨别出其特色建筑风貌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元素,更严重的还有在一些历史街区其周边的新建的建筑高度逐年增高了这样就硬生生的打破了原有历史街区的天际轮廓线。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的调查和学习,可以更完整和更准确的来保护和继承国内重要的历史街区风貌地段和发扬文化文脉,可以说历史街区风貌保护方法的研究对今后历史街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也有着实用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桂林市靖江王城历史街区地段,因为靖江王城在国内历史街区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靖江王城实际上是一座明代王府,这座王府的历史演变较为复杂并且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选择靖江王城作为研究的主体又由于近些年桂林城市中心片区用地规模逐年快速增长,土地开发强度也有所增大,迫使靖江王城片区周围的建筑密度和高度也逐步上升,同时在风貌协调区内的大部分建筑风貌和靖江王城的建筑不相协调,这些问题的出现积极的推动了本论文首要目标的确定就是要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历史街区保护的控制方法,为现行的保护规划提出有益的补充,最终能得出一套良好的保护体系,从而全面系统的对靖江王城历史街区进行保护。   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通过分析靖江王城现状风貌、建筑色彩和建筑风格及其内部园林特色,总结出靖江王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及风貌保护的意义。   第三章结合国外历史街区实例保护控制方法作为学习导向。   第四章通过对靖江王城的整体风貌保护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改进方法,进一步的提出构建历史街区风貌控制保护体系。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假期变长及有了公休假后,旅游业由过去的传统类型转向度假型,人们更倾向于度假旅游。在这种条件下,度假酒店有了很好的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下,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如何,也是我们城市规划界所涉及的核心研究领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产生了辉煌的文化,同样也创造了自己的优秀建筑,独特的建筑用材和建造方式使藏式传统民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同时,藏式传统民居是根植于藏族传统聚落这
近30年来的相关保护实践表明:历史地段的保护应由单纯的物质空间层面到复合、多元的整体环境,应该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及技术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国内历史街区
当代博物馆建筑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增长良好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新建的博物馆建筑不断增多,一个以博物馆建筑为主的文化建筑高潮正
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街区经历了成片开发或者“拆旧建新”式地改造。这种“自上而下”的更新改造方式造成了很多历史街区的同质化,使历史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和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的非匀质化状态在急剧强化,建筑学科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并适应时代需求。基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主义建筑理性而单一的叙事方式正面临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灾区的中小学校建筑造成了巨大的损毁,师生伤亡惨重。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积极开展,在中央提出的“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正日益受到挑战。建筑界一贯传承的注重平面构成、体块组合和空间变化的设计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新的时代在不断创
地质类废弃建筑再利用是废弃建筑再利用设计中的特殊类型,本文结合卢店废弃地质老基地再利用设计的案例,探讨了地质类废弃建筑再利用过程中新旧适应性关联的可能性,提出了若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