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脑卒中发病就诊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stroke)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变,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第二大致死疾病,带来了沉重的社会与经济负担。近年来,虽然医学技术无论是在诊断技术还是在治疗水平上都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在脑卒中的治疗上尚无大的突破,国内外证明唯一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早期的溶栓治疗,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强调超早期治疗。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但是针对于农村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很少。故拟以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和彰武县第一医院、彰武县第二医院、彰武县第四医院、彰武县中医院4所医院入院的397例农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农村脑卒中患者入院的时间特点及影响就诊时间的因素,试图了解农村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状况,并对农村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到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延误治疗的因素加以分析,寻找解决对策、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提高农村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奠定基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阜新市彰武县第一、第二医院、第四医院、中医院、及凤城市中心医院入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年龄、性别不限。被调查的脑卒中患者,其脑卒中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核实。剔除重要变量缺失和不符合逻辑的病例资料后,共纳入397名患者,年龄20-9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226人,平均年龄64.08±12.02岁;女性患者171人,平均年龄62.89±11.05岁。脑出血患者94人,脑梗塞266人,其他类型卒中37人。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1、个人情况   其中包括:年龄、姓名、性别、经济情况、是否吸烟及吸烟量、是否饮酒及饮酒量及是否有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   2、既往脑卒中病史   以往有以下疾病相关症状,并经二级以上医院相关诊断: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3、发病情况   其中包括:发病时间(指最早出现或发现脑卒中相关症状的具体时间)、发病时是否立刻得到帮助(村医是否及时赶到)。   4、就诊情况   其中包括:首诊地点、是否求助村医、是否去上级医院、去医院所用交通工具、是否求助120及原因、治疗措施及结局。   三、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有关因素调查以收集资料,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临床医生在患者入院3天内进行床旁问卷调查,对患者由发病到治疗所采用的交通方式及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尽量由患者本人回答,以减少回忆偏倚;对痴呆、意识障碍、失语者由了解病情的家属或随行村医回答,发病无人在场则由发现者或者随行村医提供详细情况;入院后情况及诊断评价由病历提供。   四、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后的资料经质量检查后统一上机,用FoxPro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变量变换,变换后仍不齐的用非参数检验。对影响入院延迟的多因素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为P<0.05。资料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   结果:   一、农村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一)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就诊所用时间比较   将脑卒中患者按性别分组,其中男性患者226人,平均年龄64.08±12.02岁,男性患者平均就诊所用时间10.62h;女性171人,平均年龄62.89±11.05岁,女性患者平均就诊所用时间10.72h,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就诊所用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就诊所用时间比较   将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2组,其中,<60岁年龄组脑卒中患者159人;≥60岁年龄组脑卒中患者238人,经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就诊所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家庭年收入对脑卒中患者就诊所需时间的影响   将脑卒中患者按家庭年收入不同分为年收入<10000元组共195人,此部分脑卒中患者所需平均就诊时间为10.44h;年收入≥10000元组共202人,所需平均就诊时间为10.90,经分析发现家庭年收入不同的脑卒中患者所需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比较   将所有患者按卒中类型分为三组,其中出血性脑卒中94人,缺血性脑卒中266人,其他类型脑卒中37人。经分析发现各类型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住院治疗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中位时间最短为2.42h,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中位时间为8.50h,其他型脑卒中患者就诊中位时间为9.50h。   (五)医院距离对脑卒中患者所需就诊时间的影响   以脑卒中患者发病地点距医院的距离分为五组,分析发现距医院距离对就诊时间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六)脑卒中患者既往史与所需就诊时间的关系   将397名脑卒中患者按是否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分组,并分别计算平均就诊时间比较差异。经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和曾患脑卒中对脑卒中患者所用就诊时间差异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七)发病时间段与脑卒中患者就诊所需时间的关系   将脑卒中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是否为白天发病,其中白天发病的患者278人,中位就诊时间4.5h;夜晚发病的患者119人,中位就诊时间11.25h。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八)发病时是否为休息日与脑卒中患者就诊所需时间的关系   将脑卒中患者按发病日期分为是否为休息日发病,其中休息日发病患者120人,所需平均就诊时间为11.46;工作日发病患者277人,所需平均就诊时间为10.32。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所需平均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九)发病季节与脑卒中患者就诊所需时间的关系   将脑卒中患者按发病季节分为4组,发现春冬季节脑卒中患者人数高于夏秋季节,其中春季发病组162人;夏季发病组77人;秋季发病组43人;冬季发病组115人,就诊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和冬季。经分析还不能确定发病季节对脑卒中患者所需就诊时间的影响(P>0.05)。   (十)村医帮助与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关系   将脑卒中患者按发病时是否求助村医分为两组,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就诊所需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十一)应用交通工具与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关系   将脑卒中患者按所采用的交通工具不同分组,其中采用120救护车38人;采用其他交通工具359人,分析发现采用120救护车与采用其他交通工具的脑卒中患者所需就诊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不同距离所采用的交通工具进行比较,发现无论距离长短,脑卒中患者去医院采用的交通工具大多为机动车,距离超过30公里,采用120急救车的患者较少,在距离少于20公里处使用120急救车的概率高于距离大于20公里的概率。   (十二)发病到就诊过程中不同阶段时间的比较   将就诊时间分为发病在家的时间、去医院路上的时间和从入院到治疗所用时间三部分。经分析发现在家的中位时间为3.50h;去医院路上的中位时间为1.00h;入院到治疗所用中位时间为1.17h。   二、影响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按P<0.1因素进入模型,最终拟合脑卒中就诊时间影响因素方程:就诊时间=21.480+0.895(10公里)-2.463(白天)-季节[3.678(春)+5.160(夏)+5.185(秋)]-3.976(120救护)-7.797(脑出血)。   讨论:   目前有很多药物治疗策略可减少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均需在脑卒中发病超早期进行,超过有效的治疗时间,则效果甚微,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3~6小时)治疗已成共识。   本研究通过对阜新市彰武县和凤城市397位农村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明确农村脑卒中患者发病及入院情况,分析农村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特点及影响就诊时间的因素。   1、所调查397例农村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到达医院直至住院治疗的平均时间10.66h,农村脑卒中患者入院延误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与发达国家水平有一定差距。研究发现,在就诊的农村脑卒中患者当中,出血性脑卒中病人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明显短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其他类型脑卒中患者,这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性别、年龄及家庭年收入与脑卒中就诊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国外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性别、种族与院前延迟有关。   2、本研究发现发病地点与救治医院距离的远近与农村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有一定关系,随着发病地点距医院距离的增加,就诊所需时间也随着逐渐增大,但国外学者未发现此因素与就诊延迟相关。   3、研究发现既往患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与未患者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农村居民对脑卒中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并无深刻的认识,应当加强脑卒中及其重要危险因素的知识普及。   4、将农村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与就诊所需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白天发病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去医院就诊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夜晚发病的脑卒中患者,这与国内国外大多数学者研究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农村居民休息日脑卒中发病人数与工作日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病到就诊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农村居民特有的作息时间有关,此外,单因素分析尚不能确定季节因素对农村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但研究发现春冬季农村脑卒中患者较夏秋季多。   5、本研究对农村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是否求助于村医进行调查发现极少的人在发病时求助村医,研究发现发病后求助村医的患者与未求助村医的患者从发病到去医院就诊时间相差不多,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村医业务水平相对不高,即使发现了脑卒中患者也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只得送往上级医院。   6、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村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时呼叫120救护车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9.57%,使用120救护车可以使脑卒中患者入院前花费时间减少,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农村居民可能因为对救护车熟悉度不够,认为120救护车收费较高,因此在发病时第一时间未使用120救护车,在对发病地点与医院距离与交通工具的关系比较发现,距离在短于20公里农村脑卒中患者采用120急救车高于距医院远于20公里者,说明农村医院120急救车辆及医院的布置安排不合理。   7、本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在家延误的时间最长。这可能与农村居民缺乏对脑卒中症状及其危险性的认识有关。农村脑卒中患者在去医院途中延误时间较少。而在入院到治疗所用时间相对较长,这可能与医院繁杂的手续有关,致使农村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和治疗时间的延误。   8、对影响农村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就诊所需时间关系比较密切的因素依次为脑出血、发病季节、距医院距离、白天发病、过去未患脑卒中及采用救护车。本研究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影响就诊延迟因素除发病季节以外与单因素分析基本一致。   结论:   农村脑卒中患者尚存在就诊延迟现象,应该重视有关脑卒中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医院组织管理使得脑卒中患者院内延迟缩短。鼓励患者及家属尽可能地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转运患者,尤其要健全农村的医疗保险制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的治疗延误,为更多的患者创造超早期治疗的机会。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西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西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情况,透析参合农村居民、党政干部、合管办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实想法,综合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3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西山区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可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参合农
众所周知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在健康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临床研究控制和治愈肿瘤最有效的方式是实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而如何使肿瘤早期诊断成为现实,提高治疗效果己成为这一研
本文研究了褪黑素对LPS刺激小鼠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对氧化还原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选用清洁级三周龄雄性昆明小鼠70只,分成四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组、低褪黑素组、高褪黑素组。预饲一周后,生理盐水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2 mL;低褪黑素组每天灌胃1 mg/kg.BW的褪黑素;高褪黑素组每天灌胃2 mg/kg.BW的褪黑素。灌胃
目的阐明选择性剖宫产(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ECS)对儿童6月龄及18月龄发育行为的影响,探讨分娩应激在联结分娩方式与儿童发育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基于马鞍山优生优育出生队列(Ma’anshan Birth Cohort,MABC),将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于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妊娠14周内、并在马鞍山居住>6个月的3 474名孕妇纳入研究。排除妊娠终止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