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与江南文学文化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南巡最为世瞩目,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重及后世传闻之广,堪称旷古未有。南巡共计六度,乾隆曾视为自己“临御五十年”来所举“二大事”之一,在清廷统治中,它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南巡主要包括治理河防海塘、考政课吏、周悉民隐、阅武观兵、召试多士等目的,此外,它还包含了广学额、礼耆年、幸书院、修祀典、览山川等内容。总体而言,乾隆南巡对维护国家统一、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泯灭的作用,同时,在治理黄淮、运河、浙江海塘等方面也功不可没。除了政治、经济意义外,在乾隆时期的文学、文化发展上,南巡也有着独特地位。它发挥了怀柔、安抚汉族知识分子尤其是江南士林群体的作用,对于江南文化生态的构筑、地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它都产生了多方位的影响。与南巡相关的文学创作,是清中期文学中具有独特价值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乾隆南巡与江南文化生态的互动。一方面,乾隆通过增广学额、举行召试、犒赏耆旧、加意祀典等示恩手段,发挥融合、塑造江南文化生态的功能。反过来,江南士人也对南巡本身作出了或逢迎、或极谏、或依违等种种反馈。这种双向互动中包孕着深厚的政治文化背景。第二章,乾隆南巡与江南士人之交往。南巡为清中期南北士人、满汉两族、达官贵胄与普通士人、帝王与江南士子等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提供了特殊平台。本章择取三位有代表性的江南士人沈德潜、钱陈群、杭世骏为例,通过梳理南巡期间乾隆与他们的交往,剖析帝王与士人交往的复杂动机,以及交往本身的垂范意义与局限性。第三章,乾隆南巡特科召试研究。召试,是乾隆笼络江南士绅的一项特殊文化举措。乾隆南巡召试的时机、规制、得人之盛况,及其在江浙社会之影响力乃至在清中期文化政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值得我们深入探析。第四章,乾隆南巡与江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品题与刻石。乾隆对江南名胜的大量品题,以及所引起的相关刻石,成为一种传播媒介,丰富了江南名胜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参与了江南地域形象的铸型与传播。考察其中折射的帝王巡游文化对巡游地文化所施予的影响,颇具价值。第五章,乾隆南巡与江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建筑与绘画。本章主要围绕南巡引起的江南名胜的建筑、绘画、仿建等展开讨论,探讨巡幸如何通过本体构建、仿建及其宣传等方面,来共同丰满江南名胜的形象,赋予它们独特的历史遗产与地域记忆。第六章,乾隆南巡御制诗歌研究。南巡御制诗反映了南巡的目的、内容,涉及了巡幸典制和江浙风土文化,具有鲜明的纪事特点与颇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河工海塘纪事诗,它们完整地记录了乾隆治理河海的种种决策之形成过程,可与正史、实录等材料相印证。在艺术上,御制诗极具个性,即和诗叠韵规模空前庞大、“阐释议论”风格典型显著、诗歌情感前后相异。第七章,乾隆南巡颂圣诗文研究。南巡期间,扈从人员、迎驾人员以及地方文士创作了大量以歌颂南巡为主题的诗文,众体皆备,丰富多彩。它们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其中南巡赋数量颇为可观,它是清赋中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乾隆时期盛世气象的直接产物与表征。
其他文献
基于在0.5 mol/L的硫酸介质中,痕量锡对溴酸钾氧化邻苯二酚紫的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锡的动力学光度法。讨论了酸度,氧化剂,显色剂,反应时间,反应
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个别到总体、由零星到系统、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个传播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西方财政思想的传播对于近代中国财政理
以通用型PVC树脂为基体,使用EPDM-g-MAH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其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EPDM-g-MAH的含量对EPDM-g-MAH与PVC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PDM-g-MAH含量
世上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字,不是妩媚娇柔的骚首之辞,也不是浮萍无根的空虚呓语;既不是跟风从俗的"效颦"之作,也不是无病呻吟的泛情之篇……而应是思想的电火、实践的足迹、人类
期刊
对GSK2126458文献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用丙二酸亚异丙酯(4)代替文献方法中的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7),缩短了两步合成了6-溴-4-羟基喹啉(6),6-溴-4-氯喹啉(12)先进行一次Son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