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术后,予以有效的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恢复。传统方法是经鼻胃管减压和肠外营养(PN),现在较多采用经鼻胃管减压及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EN)。但经鼻置管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且增加感染机会。若在胃癌术中运用一种集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功能于一体的胃造瘘管内置空肠营养管组合装置,可能会使患者更便利和舒适并减少感染机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这种装置在胃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临床效果,对胃癌术后病人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连续登记2006年8月~2007年6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普外二科有手术指征的胃癌确诊患者75例,在胃癌根治或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操作完成后,排除全胃切除术及残胃过小者,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即单纯鼻胃管组(NT组),鼻胃管+空肠造瘘组(N-JT组),胃造瘘内置空肠营养管组合装置组(实验组)。NT组予以术后鼻胃管减压+PN,N-JT组予以鼻胃管减压+PN+EN,而实验组则予以胃造瘘减压+PN+EN。检测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Alb、PA、TRF、Hb、LC的值,比较各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患者术后对导管的耐受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有6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平均分布在3个组。比较NT组、N-JT组及实验组的总并发症率(65%、70%、30%),肛门排气恢复时间(4.0±1.0、3.4±0.8、3.1±0.7天)、住院费用(46164.81±11083.14元、43637.68±9505.91元、38183.86±5543.88元),实验组均低于其它两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前与术后Alb、BMI的差值小于单纯鼻胃管组,而术后PA、TRF值较术前升高。实验组组95%患者感觉舒适,对组合装置的应用表示认可,而N-JT组及NT组仅30%、35%认可鼻胃管的应用。结论:胃造瘘管内置空肠营养管组合装置行胃肠减压及空肠营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使患者免受留置胃管的痛苦,可以降低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值得在胃癌手术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