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南矿区7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南矿区数井田开采深度已达到800m,深部仍处于勘探阶段。7煤层是宿南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矿井生产资料和深部勘探资料表明,目前已开采的7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影响煤矿采掘工程的布置与采掘方式的选择。研究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作用因素对该区的煤炭资源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矿区内煤层厚度变化特征与后生与原生变化的地质因素特征,定性分析地质因素对7煤层厚度的控制作用,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对7煤层厚度影响的主控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宿南矿区内7煤层厚度在平面上呈厚-薄-厚的三个北东南西向弧形煤厚条带,分别编号为Ⅰ、Ⅱ、Ⅲ。区内不同部位的煤层厚度变化趋势互异。Ⅰ带细分为三个北西-南东向的次级异常带,呈两个大于1m的次级增厚带夹一小于1m的次级增厚带。Ⅲ带东南段正异常区有五个岛状圈闭,岛状圈闭中心最大的异常值达到8m。Ⅱ带内煤层厚度整体较低,发育三个无煤带。2.在宿南褶皱与层滑构造的双重作用下,宿南矿区内7煤层发生塑性流变。区内7煤层厚度经后期地质构造作用形成与宿南向斜轴向及西寺坡逆断层走向一致的三个煤厚条带。次级褶皱以及中小型切层断层改变Ⅰ与Ⅲ带内煤层局部的厚度的变化。层滑构造以不同的作用形式改变7煤层小范围的厚度。Ⅱ带内7煤层经河流冲刷整体厚度较低,甚至出现无煤带。3.矿区内7煤层厚度控制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下石盒子地层厚度>顶板碎屑岩粒度。表明聚煤作用下形成的7煤层经后期地质构造作用改造形成北西-南东向的煤厚条带,河流冲刷作用使得矿区内局部煤层厚度减薄。
其他文献
三张病床,床与床之间,刚好摆得下一把椅子;床尾,房门至窗口一溜,挨墙壁,摆得下两张折叠单人床,夜晚,陪护的人打开折叠床睡觉,天亮,收起是一把椅子.第一天进来,临窗的床空着,
期刊
学位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界各国已经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
近年来,一种结合预应力锚杆(索)和坡面结构的新型滑(边)坡防护体系即预锚格构体系已广泛运用于滑(边)坡的防护工程中,它利用锚杆(索)的深层加固并结合钢筋混凝土格构梁的浅层护
学位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单台数控设备独立运行的传统的车间生产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严重地制约了数控设备效率的发挥。对数控设备进行
API标准钻铤螺纹因具有上卸速度快、承载能力强、密封性高的优点,被各油田广泛采用。随着深井、超深井、高压油气井、重腐蚀井、定向井等的开采,API标准钻铤螺纹在气密封性和可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2000-2019年公开发表的国内外城市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研究文献,获得15项研究,11723条数据,并系
产品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本任务,产品的概念设计则体现了产品创新的最重要最大的价值部分。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创新性表现最为集中和突出的阶段是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很重要一点,功能作为概念设计的关键,贯穿于整个概念设计过程的始终。概念设计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产品的功能定义、功能分解、功能组合、功能结构的实现并进行方案优化的过程。产品的功能设计是概念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对产品的功能行为进行描述和表达,在
射线追踪方法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波场近似计算方法,对于地震波理论研究以及地震波反演及偏移成像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基础是,在高频近似条件下,地震波场的主能量沿射线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