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培养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必须要努力加强自身的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的前提。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模型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但现有的教学能力模型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且不够全面系统。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大多采用学科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来评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或者用粗略的概括性语言来评价,其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宁波大学苏州大学在校的40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结构,再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法验证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考察其信效度,力求编制一个适宜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工具,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培养现状、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缺乏系统性,时间短、次数少;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培养目标结合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项技术不够突出;对学生教学能力缺乏系统、综合的考核机制。  2、体育专业教学能力结构包括讲解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3个维度,其中讲解示范能力包括5个要素,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每个维度包括6个要素。经过检验总体来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内部一致性较高,对数据拟合较好,可认为接受该模型假设。  3、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实践模块课程支撑;加强校内外的合作,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功大赛、模拟上课、说课比赛;学校在强调普教技能学习的同时,突出学生专项技能;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其他文献
高中的物理题目,经常存在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物理过程、物理图像中。如果掌握了挖掘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并提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刻融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学校官网为外界社会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学校概况的窗口;WEB网站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在不断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数量、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同时,也在努力适应和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