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临床表现自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心源性猝死(sudden death,SD)。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进而继发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是冠心病患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近年来有关斑块不稳定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P-选择素介导的细胞黏附在血栓形成和心肌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sP-selectin)是反映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特异性指标。 CRP(C-reactive protein,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它几乎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的全过程。CRP是反应低水平组织炎症急性期物质。临床研究表明ACS患者就诊及出院时hs-CRP(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测定具有提示预后的作用。CARE试验证实,hs-CRP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复发冠脉事件的预测物,降低hs-CRP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脂质代谢异常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证明降低胆固醇可以减少冠心病事件。但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代谢与血管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如何,尚罕见报道,本研究目的为: 1.观察冠心病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能否预测该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