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1999年WHO公布的脑膜瘤病理分类新标准,即15种类型三级,其中不典型型、乳头型和恶性脑膜瘤为恶性部分,表现为较强的侵袭性。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侵袭性和复发危险性随之增大,因此脑膜瘤的侵袭性研究更加重要。VEGF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向瘤周脑组织侵入生长,形成有侵袭能力脑膜瘤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环境而表现为肿瘤浸润。MMPs通过对ECM的降解,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而其特异性抑制剂TIMP通过抑制其活性达到对肿瘤发生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本文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脑膜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993年1月~2003年6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各种组织学类型的脑膜瘤标本45例,其中手术证实浸润侵袭肿瘤周围脑组织的有13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不同组织学类型脑膜瘤标本中VEGF、MMP-9及TIMP-1的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见细胞浆中出现明确的棕色或棕黄色即为阳性细胞,根据多数阳性细胞呈现的棕黄色的强弱分染色强度等级计分,然后进行染色结果综合判定。结果VEGF、MMP-9和TIMP-1在良性脑膜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 36%, 52%;在恶性脑膜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5%,55%。采用单向有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中VEGF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5.53,P=0.0004)。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中MMP-9的表达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8.04,P<0.0001)。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中TIMP-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0.2170,P=0.8972)。VEGF、MMP-9、TIMP-1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只有VEGF、MMP-9存在相关性,P<0.001,r =0.9667。所有数据均采用SAS8.0软件包微机上完成。结论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综合判定,采用单向有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VEGF和MMP-9在恶性脑膜瘤中比良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与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相关性,因此提示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共同促进脑膜瘤的恶性进程和侵袭,MMP-9/TIMP-1的失衡与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相关。同时也显示出VEGF与脑膜瘤的恶性特征有关系,但TIMP-1与此无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并无相关性。因此二者各自独立的影响脑膜瘤的恶性进程,之间并无相互影响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