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切致痛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脊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被认为与疼痛和特定节段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然而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对此提出不同的解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腰椎盘突出有与无临床症状的CT影像学研究,管窥腰椎间盘突出有与无临床症状在矢状径指数(SI)、CT值、盘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的关系及区别,探讨腰椎盘突出有与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原因及关系,并阐述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量化、规范化指导。目的:探讨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研究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突出、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将符合要求的CT病理分型为膨出、突出、脱出的体检或住院或门诊病人随机抽取(120例)按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分为2组,每组按CT病理分型分3组,年龄20-59岁之间,平均年龄38.5岁,有与无临床症状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椎间盘分布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对其各组评分;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盘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CT值由X线断层扫描测定,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结果:1.腰椎间盘突出有与无临床症状组在CT值、CT评分、硬膜囊前后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侧隐窝上口宽度、盘黄韧带前间隙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腰椎间盘脱出有与无临床症状节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类型不一定与临床症状存在必然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压迫程度无正比关系;2.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然因素,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逸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逸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