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柴油机由于复杂的结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故障时有发生。为保证柴油机及以其为动力源的机械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减少因突发故障带来的损失,柴油机健康状态评估与不解体故障诊断成为现阶段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柴油机振动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工作状态信息,但由于柴油机结构复杂、运行工况多变,且在故障发生早期其特征信号往往是相对弱功率的信号,无法直接利用柴油机振动信号评估柴油机健康状态和诊断故障。因此,如何对柴油机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油机由于复杂的结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故障时有发生。为保证柴油机及以其为动力源的机械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减少因突发故障带来的损失,柴油机健康状态评估与不解体故障诊断成为现阶段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柴油机振动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工作状态信息,但由于柴油机结构复杂、运行工况多变,且在故障发生早期其特征信号往往是相对弱功率的信号,无法直接利用柴油机振动信号评估柴油机健康状态和诊断故障。因此,如何对柴油机振动信号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取能够表征其运行状态的关键特征参数,就成为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论文从柴油机常见故障问题出发,将出现概率较高的气门间隙故障与燃油系统故障作为识别对象,开展了由单通道振动响应信号提取并识别故障源信号及其状态特征的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如下:(1)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变分模式分解(VMD)与独立分量分析(ICA)相协同的信号处理方法,可由单一通道振动信号快速准确地提取出多个独立的源信号。首先,利用VMD算法对单一通道信号进行分解,得出了一系列的本征模态函数(IMF)。该方法较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D)等递归分解方法在准确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然后,利用ICA算法对VMD算法所得结果进行处理,解决了VMD算法无法区分柴油机中可能存在的同频率非同源信号的问题。分析过程中,对VMD算法的分解层数K与二次罚项α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获得最佳参数组合的有效方法,针对论文所选柴油机最终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为K=6、α=8400。最后对比分析了ICA的多种算法,包括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CA)、鲁棒性独立分量分析(Robust ICA)和基于核方法的独立分量分析(KICA)对VMD分解结果进行二次处理时的准确性与计算效率,结果表明Robust ICA在准确性与计算效率方面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论文采用优化的VMD与Robust ICA协同分析的方法对实测振动信号进行了处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下一步的故障特征提取打下良好基础。(2)在故障特征提取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种双谱对角线投影分析方法,解决了现阶段双谱分析对角线切片方法易丢失大量的双谱分析结果信息以致不能全面体现振动信号特征的问题,实现了对振动源信号双谱分析结果中的特征信息更为精确的提取。论文首先提出了对角线投影和对角线累积两种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所得的振动源信号特征,并与原始的对角线切片方法所得振动源信号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角线投影方法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特征信息。然后对前述优化VMD与Robust ICA协同方法处理后所得的独立源信号进行了双谱分析,以双谱对角线投影结果为基础,计算了均值、方差、偏斜度、峭度、峰峰值、方根幅值、均方根值、香农熵、最大奇异值、四阶累积量等十种不同的特征参数并进行对比。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特征参数选择方法,实现了由单一参数同时描述特征的聚类程度与类间区分度,并依照这一方法对十种参数进行优先级的排序,为故障模式智能识别提供了特征参数的选择依据。(3)论文在对振动信号的处理方法和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BN)的多重样本分类器,将优先级最高的四个特征参数作为分类器的输入,对柴油机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识别。首先利用特征参数代替原始信号作为DBN分类器的输入,简化深度信念网络的结构,提高了诊断效率。然后构建DBN网络,对柴油机气门间隙、喷油量两种常见典型故障共六种状态(包含早期故障在内的五种故障状态和正常状态)进行识别,验证了DBN具有较好的故障模式识别能力和效率,实现了对多种类型故障及其故障程度快速准确的诊断。最后,经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GA-BP)所得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无论是单一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还是多种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均有显著提升,其中对多故障识别的准确率由87%上升到了95.3%,从而验证了论文所设计的分类器的优越性。综上所述,论文利用单通振动信号,以VMD、ICA、双谱分析和DBN等方法为基础,通过大量优化与对比分析建立了一套准确高效的柴油机典型故障诊断方法体系,对早期故障的识别能力和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体系虽然针对柴油机典型故障建立,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机械机构健康状态评估及早期故障诊断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以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结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且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及特种激光器等领域。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Hollow-core PCF,HC-PCF)的新型气体和液体传感器,由于其相比传统传感器更易实现全光纤、高灵敏度、长距离和分布式传感,成为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将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应用于有源内腔传感技
本文旨在研究级联点过程的参数估计、自激点过程的半参数与非参数估计以及借助级联和自激点过程挖掘和分析通讯行为特征.级联和自激点过程是一类描述聚类现象的点过程,可以有效地再现一件事件发生后产生的级联效应,因此常被用来解释人类行为中的爆发现象.其中最活跃的是自激点过程,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以人类为主导的犯罪与安全、社交网络和金融等领域.同时,相比于其它类型的人类行为数据,人类通讯数据日益重要且隐含人类行为
人类视觉系统可在大范围、复杂场景中定位出最吸引注意的感兴趣内容或区域,称之为视觉注意机制。该机制可以帮助人类快速捕获场景中的有效信息,以便快速、有效的分析场景内容。受此机制的启发,研究人员希望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视觉注意机制,具备自动定位场景中显著性内容的能力,进而为后续处理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实现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这样视觉显著性检测任务应运而生。场景的显著性区域通常包含了人类感兴趣的重要目标或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复兴,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很多研究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如目标检测,物体识别,人群密度估计等。这些研究的进步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2)强大的计算能力;(3)大量有效的标注数据。当前的深度学习模型大都是基于监督学习的方式,即每个目标类别都需要大量有效的标注数据训练模型。然而,现实世界包含了数以万计的物体类别,收集并标注所有类别的样本是不切实际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电子产品以多样化的形式(比如柔性电子书、射频识别等)出现在当今社会,其形成的一系列科学体系和庞大的产业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长生了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创造出巨大财富,而推动技术发展的就是有机电子学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电子学领域中占了较大比重。相对于功能单、加工条件苛刻的传统无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存在以下优势:(1)有机半导体材料还有继续提高电子性能、降低成本和减小尺寸的
飞秒激光具有窄脉宽、宽光谱、高峰值功率等特点,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加工的理想工具。光纤飞秒激光系统凭借着输出功率高、光束质量好、结构简单等优势迅速发展,然而受到光纤纤芯面积小和增益带宽有限的固有限制,很难输出高质量、窄脉宽的高能量脉冲。本论文以输出窄脉宽、高质量的高能量飞秒激光为目标,围绕光纤飞秒激光放大器中的动力学过程,对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和非线性放大技术(自相似放大技术)两种光纤放大技术展开了深入的
随着光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电跟踪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要实现光电跟踪系统对目标的高性能跟踪,高性能的伺服控制技术以及对目标的实时、稳定跟踪性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策略对高性能的伺服控制以及目标的实时、稳定跟踪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电视跟踪原理,对伺服转台系统的机理展开分析,建立伺服转台系统的线性机理模型,在对非线性机理进行
目的构建癌症患者治疗间歇期的症状网络,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症状群,为精准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511例癌症患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通过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根据症状网络的中心性指标及分层回归分析中症状群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初步确定核心症状群。结果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睡眠不安、疲乏和苦恼,最严
二维本征磁性半导体,兼具半导体与磁性材料的性质,在功耗低、速度快和尺寸小的自旋电子学器件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大多数二维半导体是非磁性材料,需要通过掺杂等方法来诱导磁性。寻找新型二维本征磁性半导体并对其电子结构进行调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基础理论意义。本论文以典型的二维反铁磁性半导体MnPSe3和二维铁磁性半导体CrI3为研究对象,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
掺铥光纤以其2μm附近的发射谱,通常被用作向更长波中红外非线性频率变换的泵浦源,其在非氧化物晶体中的本征损耗比掺镱激光器低得多;2μm激光具有凝血效应,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组织的切除;2μm激光以其较低的光子能量,可被用于一些特殊软材料的材料加工;由于其发射谱覆盖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吸收峰,也可被用于呼吸气体检测、燃烧诊断等领域。另一方面,超短脉冲技术与高精度光谱测量技术的高速发展,以非线性光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