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受欺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欺负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很可能使其宽恕水平下降,产生报复他人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出现人际疏离、人际适应不良现象。因此,本研究为了探究初中生宽恕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受欺负为切入点,探讨宽恕倾向在受欺负和人际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对于提高初中生宽恕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为解决受欺负的现实问题提供可操作性的干预方案。本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广东、广西、内蒙古、山西等省份550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开展调查,采用《多维度受欺负量表》、《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人际适应量表》为调查工具,共收集有效数据4675份。探讨初中生受欺负情况以及其与宽恕倾向、人际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挑选出有受欺负经历,宽恕倾向和人际适应水平都比较低的学生;结合同伴、班主任和级长在以上学生的提名,尊重学生本人意愿,最终筛选32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采用聚焦于提升被试宽恕倾向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心理辅导。对实验组成员进行了9周,每周1次,每次1个半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从而考察辅导方案在提升初中生宽恕水平及人际适应水平的作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被试群体中初中生受欺负现象比较普遍,受欺负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2.宽恕倾向在性别、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初中生宽恕倾向与人际宽恕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但自我宽恕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3.人际适应的亲社会倾向维度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人际适应的人际疏离维度在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4.受欺负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宽恕倾向和人际适应,宽恕倾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人际适应;宽恕倾向在受欺负和人际适应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宽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初中生的宽恕水平,并能够提升初中生人际适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