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经济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5年刚好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正处在深度调整中,这过程伴随着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大量的产业在不同地区间转移,对于欠发达地区迎来改变产业结构、促成产业集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机。县域地区是我国农村和城市的中间地带,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经济单元,它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首先能促进县域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能为城市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和配套作用,为城市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助力。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背景下,正确选择县域主导产业,将使得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更具方向性,对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回顾县域经济及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县域经济的一般特点及县域主导产业的影响因素,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框架下,确定了舒城县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并在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上,引入了具有动态性特点的偏离-份额基准,构建了舒城县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然后,通过舒城县经济发展数据,描述了舒城县目前经济发展现状、产业承接现状和承接来源,并对舒城县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做了简要评述。其次,以合肥为参照区域,运用偏离-份额(SSM)分析法初步分析了舒城县的产业基础、产业结构等情况,并得到了份额偏离基准的三个数量指标。最后通过因子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选择出了舒城县的四大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童车童床业、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业。而舒城县政府选出的四个主导产业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童车童床业、汽车制造业和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业。对政府选定的主导产业与本文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差异和原因,从选择角度、数据指标的选择、行业特性的理解三个方面,给予了解释。最后,根据舒城县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先从宏观上给出了针对重点产业进一步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和改善软硬件基础服务环境;最后根据确定的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上给予每一个主导产业较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