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血液、脑脊液及无菌体液感染大肠埃希菌患儿共48例。总结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感染途径、有无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病前是否应用抗菌素、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有无呼吸机使用及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产生ESBLs分为产ESBLs组(18例)和非产ESBLs组(3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儿中男36例,女12例,男女比例3:1,年龄6小时至13岁(中位年龄8岁),其中≤28天患儿17例(占35.4%)。内科36例(占75%),外科12例(占25%)。48例患儿主要临床诊断:化脓性脑膜炎11例(合并血流感染7例,合并血流感染及尿路感染2例)。腹腔肠道感染13例(合并血流感染9例),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16例,脐部感染合并血流感染1例,单纯血流感染7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新生儿期患儿(9例),占本研究新生儿期患儿大肠埃希菌感染的64.7%。婴儿期尿路感染引起血流感染最多见,占本研究婴儿期患儿大肠埃希菌感染的77.8%。学龄期患儿以阑尾炎合并血流感染多见,占本研究学龄期患儿大肠埃希菌感染的60%。21例(43.8%)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包括早产(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脐尿管瘘(3例)、肠发育异常(3例)、白血病(6例)。明确存在的感染途径占总数66.7%,包括尿路(18例)、肠道(13例)、脐部(1例)。10例(20.8%)患儿接受手术治疗。3例(6.3%)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单因素分析示存在基础疾病、院内获得感染、3月内住院史、细菌培养前抗生素使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培养前抗生素使用(OR=6.168,P=0.03)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产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余药物的耐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5.56%、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56%、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56%,显示耐药率较低。产ESBLs、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TGC)均无耐药。结论:1.针对血液、脑脊液及无菌体液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中,我院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新生儿期化脓性脑膜炎比例高,婴儿期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比例高。2.ESBLs组和非ESBLs组在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外科手术、呼吸机使用及预后均无差异;存在基础疾病、院内获得感染、3月内住院史、细菌培养前抗生素使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培养前抗生素使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院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替加环素敏感性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应优先选用,应需注意避免使用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且应根据临床症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用药过程中应将儿科用药限制考虑在内。4.应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治疗中应分析临床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与传播,为患儿减轻负担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