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探索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个体情志特点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并对上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试图从中医证候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方面探讨中医情志因素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并提倡重视补肾疏肝宁心等治疗大法,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等。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的自拟调查问卷、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贝克焦虑量表(BAI)、肝气郁结自评量表为评价指标,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5例,同时选择正常已生育妇女45例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55例患者按标准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分析各中医证型的患者情志状况,使用统计软件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不孕症妇女抑郁和焦虑评分皆比正常育龄妇女明显增高;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抑郁和焦虑评分无差别;但随着不孕病程的延长和不孕妇女年龄的增加,焦虑与抑郁的评分也日趋升高。(2)不孕症患者组从精神、躯体症状和女性所特有的月经症状等方面所反应的肝气郁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相比,肝气郁结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不孕病程的延长和不孕妇女年龄的增加,肝气郁结量表评分亦日趋升高。(3)肝郁型与非肝郁型不孕症患者相比在抑郁、焦虑评分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易引起肝气郁结而致不孕。(4)不孕症各中医证型中,以肝郁气滞型居多,肾虚型次之,血瘀型、痰湿型较少。(5)肾虚证与肝气郁结程度相关,但两者OR值小于1;肝郁证与肝气郁结程度表现出正相关的强联系,说明肝气郁结可引起肝的疏泄气机失常,进而引起不孕症,即中医所谓的“因郁致病”;痰湿证、血瘀证与抑郁、焦虑、肝气郁结程度均有联系,表明不良的心理因素可引起不孕症的发生。结论:肝郁气滞型、肾虚型在不孕症各证型中最多见,且负性情绪最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总体变化。不孕症妇女情绪不稳定,以焦虑、抑郁、紧张、自责等为主要表现,并有高神经质的人格特点,故在运用中医中药补肾疏肝宁心治疗的同时,有必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随着病程的递增,心理压力越重,不但影响身心健康,亦会影响和改变患者的性格。年龄、婚龄、不孕年限、职业、文化程度作为不孕症的自然影响因素与患者心理情绪有相关性。不孕症妇女肝气郁结评分较正常生育妇女有明显的差异性,故在运用中医中药调畅情志的基础上,须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