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MVC(Minute Virus of canine)是博卡病毒的一种,课题组早期研究发现MVC感染其嗜性细胞WRD(Walter Reed Dog)后会引发DNA损伤、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阻滞,但是到目前为止,其所致凋亡的具体途径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通过研究MVC感染WRD后p53及其下游各个靶基因表达变化、p53抑制剂干预作用,以此探究p53基因在MVC感染致靶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观察博卡病毒MVC感染WRD细胞后细胞在形态学上的改变;通过TUNEL法分析MVC感染WRD细胞所诱导的细胞凋亡;通过检测细胞活力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p53抑制剂在病毒感染中细胞活力及靶细胞凋亡所起到的作用;在确认p53在凋亡中的作用后,通过PCR以及Real-time PCR来分析p53在mRNA水平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同时分析其磷酸化水平以及下游的P21、FAS-L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通过TUNEL法观察到MVC感染的细胞中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小体形成;2.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53mRNA表达量在MVC感染后12h明显上升,与此同时,P53蛋白免疫印迹结果与PCR结果一致;3. P53-Ser15和P21的表达量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增强,FAS-L的表达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4.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p53抑制剂干预组的细胞活力高于未干预组;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p53抑制剂降低了MVC诱导的靶细胞凋亡程度。结论MVC感染WRD细胞致其细胞病变后,p53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P53磷酸化水平增强。p53表达升高促进下游基因p21的表达。MVC感染并未引起FAS-L的表达变化,提示死亡受体途径可能未介入MVC致靶细胞凋亡过程。P53抑制剂能够降低MVC感染致靶细胞WRD的细胞凋亡程度。总之,p53参与了MVC感染致靶细胞WRD的凋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