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rkut病毒驯化及其糖蛋白重组腺病毒免疫特性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e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一种高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弹状病毒科(Rhabodoviridea)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成员感染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目前,狂犬病毒的种类有15种,除MOKV和IKOV外,其余13种病毒均以蝙蝠为主要储存宿主。我国迄今唯一一株蝙蝠狂犬病毒是由笔者所在实验室于2012年从吉林省分离得到。该病毒IRKV-THChina12是狂犬病毒属(Lyssaivrus)伊尔库特河病毒(Irkut virus,IRKV)分离株。进一步研究表明,其与我国广泛流行的基因I型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在基因序列、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研究报道,目前市售的狂犬病生物制品(疫苗和抗体)只能通过暴露前预防接种阻断IRKV感染,但不能提供有效的暴露后免疫保护。IRKV与RABV之间,仅存在部分免疫交叉。因此,有必要开展我国蝙蝠狂犬病毒的细胞驯化及免疫原性研究,从而为特异性预防制品开发奠定基础。  本研究通过对IRKV-THChina12适应细胞培养前后全基因组序列对比分析,并与多个不同种属狂犬病毒株的氨基酸比对,分析了我国伊尔库特河病毒IRKV-THChina12株适应细胞培养后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适应细胞培养后共发生11个核苷酸突变并造成5个氨基酸突变,其中1个氨基酸变异发生在P蛋白负责与LC8相互作用的区域,2个氨基酸突变发生在M蛋白编码区,1个氨基酸突变发生在G(333位精氨酸未改变)蛋白编码区,L蛋白仅有1个氨基酸突变。以上表明,可能多个结构蛋白同时决定了病毒在 Vero细胞的适应性。明确本细胞适应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为在细胞水平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选取IRKV-THChina12病毒分离株的G基因为靶基因,构建了表达IRKV糖蛋白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活载体疫苗,并命名为rAd5-IRKV-G。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RKV-THChina12的G蛋白在重组腺病毒感染的293AD细胞中得到表达。将rAd5-IRKV-G对小鼠进行腹腔免疫和肌肉免疫,同时设立wt-rAd5对照,实验表明两组免疫方式均诱导小鼠产生抗IRKV中和抗体,且rAd5-IRKV-G组与wt-rAd5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组与肌肉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金黄地鼠单次免疫和两次免疫实验表明,两组均诱导地鼠产生抗IRKV中和抗体,且两组平均中和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初步明确了IRKV-THChina12细胞培养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且成功构建了表达IRKV-THChina12糖蛋白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该重组腺病毒免疫原性较好。
其他文献
应用反向遗传系统实现RNA病毒的拯救,从而可以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进行遗传操作,为深入研究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工具。对RNA病毒
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引起猪的格拉泽氏病,表现为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和肺炎,发病特点多呈现地域特征,给全球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替米考星作为大环内酯类
从济南周边奶牛养殖小区发生呼吸道症状的荷斯坦奶牛中,采集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MDBK细胞,盲传4代后,分离到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分离到的病毒在细胞上培养3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