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斯·活克的宗教观探微——以《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紫色》及《打开你的心灵》为个案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u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评论家哈罗德誉为“完全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本文选取了沃克不同时期的三部代表作品为文本,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对作品中所表现作家的宗教信仰及精神世界进行尝试性阐释。具体内容为:  引言部分介绍了沃克的生平、作品和国内外评论界对其主要作品的评价,目前从宗教角度研究其作品的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并扼要地概括了从宗教角度研究其小说的意义。  第一章分析了沃克于1970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所体现出的宗教思想。小说表明沃克的宗教信仰此时还处在萌芽时期,此时她的宗教观是以反对美国白人社会,反对男权制为主要特点,而这一点表明沃克在基督教社会文化背景下已对基督教发生质疑,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为她今后的“妇女主义”定义做了铺垫。第二章讨论了沃克于1982年出版的代表作品《紫颜色》中沃克的宗教思想和精神信仰。沃克对基督教不仅仅是批判,还表现了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回归。这是沃克宗教信仰的发展阶段,也是沃克所说的以反对种族压迫、性别压迫、阶级压迫为主要内容的妇女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沃克的宗教信仰对女性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沃克中期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揭露压迫,而且还包括改变世界。这也是沃克的作品是“祈祷词”的意义所在。  第三章从宗教信仰角度解读了沃克新千年的最新力作《打开你的心灵》。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精神探险之旅,来表明沃克对于当今世界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如种族主义,男权主义,环境问题,殖民问题,人和生态的关系以及老年问题等等。而小说中除了有对基督教的批判,更多的则体现了作者对于萨满教、佛教、泛灵论等宗教观的多元融合。这表明沃克的宗教观和精神世界已经到了成熟阶段。  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论点,即本文期望通过分析沃克三个不同时期的三部代表作品,来解读沃克的宗教观和精神信仰的流变,即,从早期单一反对基督教,到中期超越基督教、回归非洲原始宗教,及后期作品中体现其多元的宗教文化观,并说明虽然沃克的宗教信仰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但沃克宗教思想的主题却没有变化,即,只有摆脱种族主义宗教思想对灵魂的束缚,黑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完整的生存。
其他文献
山姆·谢泼德(Sam Shepard)1964年在美国外外百老汇开始他的戏剧写作生涯,此后凭借五部家庭剧而广受关注,包括《饥饿阶级的诅咒》(Curse of the Starving Class,1977)、《被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人生的枷锁》是他的半自传长篇小说。在这本小说中,毛姆通过描写主人公菲利普的辛酸成长经历以及菲利普对宗教、理性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分析来揭示语言、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偏见、歧视和对事实的歪曲。新闻报道是现代社会人民了解社会、获取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古代礼俗术语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礼俗术语是表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礼节、仪式、风
1949年福克纳因其“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1931年发表的《圣殿》曾是他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他采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