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整理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心内三科第一诊断为UA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探究本病患者的患病特点,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中药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 20年12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诊断为UA的住院患者269例。统计其年龄、性别、中医舌诊脉诊、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使用情况、TG和LDL-C测量值等信息,对所收集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性别与年龄: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69例,其中男性114例(42.38%),女性155例(57.62%)。年龄最小值42岁,年龄最大值89岁,平均年龄66.3 9±11.22岁。各年龄组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按照年龄区间分组,女性在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区间的发病率分别为4.83%、10.78%、17.10%、16.36%、8.55%;男性发病率依次为3.3 6%、10.40%、13.75%、10.41%、4.46%。2.发病季节与节气:各季节发病率为春季(20.1 0%),夏季(19.30%),秋季(20.4 0%),冬季(40.10%)。发病率最高的节气前五位分别是大雪、立冬、清明、冬至、小雪,其中4个节气位于冬季,一个节气位于春季。3.诱因:269例患者共统计到了六类诱因:情绪激动(2.60%)、饱餐(1.12%)、劳累(33.09%)、感冒受凉(2.60%)、腹泻(0.74%)、无诱因发作(59.85%)。4.冠心病病史:住院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病史t≤1周的占3.72%,1周<t≤1年者占25.54%,1年<t≤5年者占35.69%,5年<t≤10年者占20.07%,10年<t≤20年者占11.52%,病史t>20年者占4.46%。5.舌脉情况:(1)舌质:患者舌质统计前4位依次是紫黯舌(12 3例),淡舌(87例),暗舌(22例),红舌(15例)。(2)舌苔:共统计舌苔5种,以白腻苔(129例)和黄腻苔(96例)为主,腻苔占所有舌苔的83.6 5%。(3)脉象:共统计脉象17种,其中频次前8位的脉象依次是:沉涩脉,濡缓脉,弦涩脉,弦滑脉,弦细脉,弦脉,细弱脉,滑脉。其中实脉类52例,虚脉类15例,虚实夹杂脉20 2例。6.中医辨证分析统计:在统计到的10个证型当中,前三位依次是心血瘀阻124例(46.10%),痰浊闭阻95例(35.32%),痰瘀互结25例(9.29%)。7.痰浊闭阻型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和异常率均高于其他证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中药使用频次统计:在纳入的26 9例UA患者中有162例患者口服了中药汤剂,对此次统计中UA最常见的三个证型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1)痰浊闭阻型患者中共统计中药209味,药物频次共计79 8次,其中出现频次前15味的中药依次是:茯苓、陈皮、甘草、党参、当归、生龙骨、黄芪、丹参、桂枝、白芍、黄芩、川芎、柴胡、炒白术、清半夏。(2)心血瘀阻型患者中共统计中药171味,药物频次共计65 0次,出现频次前15味的中药依次是:炙甘草、川芎、当归、柴胡、茯苓、白芍、丹参、党参、桃仁、陈皮、黄芪、生地黄、赤芍、麦冬、延胡索。(3)痰瘀互结型共统计中药94味,药物使用频次共计203次,出现频次前15味的中药依次是:丹参、炙甘草、茯苓、党参、柴胡、陈皮、麦冬、川芎、枳壳、泽泻、炒白术、瓜蒌、白芍、红花、赤芍。9.中药聚类分析:对使用频次大于16%的48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得出本病常用的药对10组以及8类常用的药物组合。10.中成药使用情况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最多的中药注射液依次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32.34%),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17.84%),舒血宁注射液(15.24%),谷红注射液(14.13%),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3.11%)。11.合并症情况: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占51.30%,合并糖尿病者占16.73%,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占39.41%,合并高脂血症者占8.71%。12.西药使用情况:ACEI/ARB类药物使用率占17.84%,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为30.85%,Ca通道阻滞剂使用率32.71%,硝酸酯类28.99%,抗血小板药物37.17%,调脂药32.17%。结论:1.本次研究显示UA高发季节是春冬两季;50岁后,本病患病率有大幅度的升高,女性递增趋势更明显;合并症中占比最高的是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Ca通道阻滞剂、调脂药在UA患者中使用较多。2.本次研究显示在住院的UA患者中使用较多的中药注射液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舒血宁注射液,谷红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3.本次研究显示UA患者的舌质以瘀血舌为主,舌苔以腻苔为主,脉象以虚实夹杂脉为主。患者中医证型以瘀阻心脉,痰浊闭阻,痰瘀互结三个证型居多。4.本次研究显示痰浊闭阻型的TG和LDL-C的数值异常率均高于其它证型。5.本次研究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前八位依次是:炙甘草、川芎、丹参、柴胡、茯苓、陈皮、党参、白芍。6.中药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得出本病常用的药对10组以及8类常用的药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