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扫描成像系统研究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3D成像技术具有隐蔽性好、获取目标图像信息丰富(如距离、强度、距离-角度)等优点,在军事侦察、地形测绘、机器视觉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完成了基于激光脉冲飞行时间的单像素扫描成像的理论研究和原型机研制工作,成功地获取了激光3D图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研究了系统内涉及到影响功率探测能力的因素和相关理论,包括激光信号的大气传输、目标反射、背景光辐射干扰和光电检测等各个阶段。根据激光脉冲含时散射截面的时空特性,提出一种研究脉冲反射引入附加功率衰减的理论方法,利用该技术导出了新的激光雷达测距方程,使得脉冲光反射和连续光反射两种情况下的数值分析具有了统一的表达形式,从而为使用脉冲作为探测信号的光电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依据。通过研究激光在大气传输中功率衰减和探测背景光功率主要来源,给出了接收光电探测器信号及噪声的产生原因,结合信噪比规律获得了最佳反向偏压。借助调Q脉冲的产生理论,采用简化二能级激光模型,数值仿真了激光脉冲输出波形;通过对跨阻放大电路的增益频响特性分析,给出了脉冲在光电转换过程中的带宽设计方案;研究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并在搭建的测试平台上完成了两种测量器件的时间间隔测量性能测试;就恒比定时电路中的几种延时方案和压缩时间走离的性能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恒比定时器。在系统探测方向的控制方面,对于接收视场,通过研究非同轴的双站式系统的光路结构,提出了固定大视场离焦面接收聚焦的放置位置、透镜选择和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正交双振镜扫描体制的非同轴同步扫描光机结构,并给出双站间距影响下的瞬时接收视场角约束条件;对于发射视场,通过对双振镜系统的数学建模,理论研究了误差的产生过程,并探索了实际操作中的失真校正方法。在远程大光斑的情况下,为研究激光雷达的脉冲反射形变带来的时刻判定误差,本文在含时激光散射截面的基础上,研究了激光脉冲在反射过程中产生的波形畸变,给出了倾斜平面对Gauss模型和Gamma模型两种脉冲的反射波形解析解。研究了脉冲反射波形展宽引入的单像素时间测量误差,进而解释了由此积累的三维成像失真的原因。通过分析失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探测图像斜率的补偿算法,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过三次补偿后成像目标的高度分布能够恢复到与真实值一致。研究了模型重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坐标映射问题,针对非同轴双站式光路结构,确立了模型重建中的坐标变换与三维旋转操作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了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显示和操作。本文综合上述各部分研究之结果,研制成功了单像素扫描式激光3D成像原型机,此种3D激光雷达在国内未见报道。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无聚焦探测距离36m、误差小于0.2m、距离分辨率7cm、横向分辨率1.5mrad、成像视场角士5°、时间测量均方差小于340ps。该原型机已用于目标发射特性测试研究。
其他文献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
真寒假热证属于中医急、重、疑病症范围。作者剖析本证及其几种临床常见疑似症的辨识要点,指出若能在临床实践中掌握中医辨证思想,四诊合参,并重视参考中医名家经验,就能透过
随着体验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在被体验的理念所冲击,景观设计界也不例外。由于当代园林过于重视视觉意识,所以对重新唤起景观设计中的体验性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在满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通信系统对微波器件的多频、宽频带、小型化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方法难以改善其性能的情况下,具有低损耗、宽频带、平衡性等新颖物理
本论文是结合码垛机器人的需求,研发出一套实现快速自动码垛,具有高度智能化,维护方便,能够明显减轻包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差错率,真正实现自动化物流管理的码垛机器人。
以社交网站、微博、移动社交应用为主要构成的社交类网络服务拥有规模庞大的用户数量、功能多样的用户体验平台、开放的网络环境以及独特的传播机制。这些特点都非常有利于品
自1968年以来,在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已有大量报道。但对乳腺增生病组织中的ER和PR情况的了解甚少[1,2]。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乳腺增生病手术标本和30例其他乳
背景女性性工作者(FSW)作为性乱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非法性、隐蔽性,被列为“扫黄”的主要对象,往往被歧视、没有法律救济,造成了她们的脆弱性。由于FSW高危行为,处于
<正>胸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胸背牵引作痛、咳唾、喘息、短气为特点,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生成量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技术对3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