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革废弃物,其主要成分是动物蛋白,具有巨大的回收利用价值,以前这些废弃物除少量被利用外,大部分被丢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资源。因此,回收与利用好皮革废弃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削匀皮屑以及牛毛等两种制革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分别研究独立的工艺条件制备皮革脱脂剂。在前人已经利用革屑制备皮革复鞣剂、填充剂、加脂剂的基础上,本课题从反面立意,第一次提出利用削匀革屑制备皮革脱脂剂。首先利用氢氧化钠对革屑进行水解,制备蛋白水解混合液,对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碱的用量、温度、时间、水的用量,进行了探讨,确定其最佳水解条件为:氢氧化钠6%,水解时间6h,温度120℃。然后利用水解液与自制油酰氯反应合成油酰基多缩氨基羧酸钠,通过相关表面活性指标表征,合成的油酰基多缩氨基羧酸钠表现出较强的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起泡力、乳化力等,证明其具有复配革用脱脂剂的性能。以合成的油酰基多缩氨基羧酸钠为主要成分,配合其他几种无机盐和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的脱脂剂在仿脱脂实验和猪皮脱脂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脱脂能力,脱脂率都接近80%。保毛脱毛法在制革行业推广后,回收的牛毛还从未被系统的研究利用过,本课题是行业内第一次对制革废弃牛毛展开研究。虽然本课题利用牛毛水解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各项表面性能没有革屑的产品优异,但在牛毛的水解和脱色方面,仍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牛毛水解过程中,碱用量是影响水解度的最显著因素,反应温度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水解时间影响相对较小;经大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氢氧化钠水解牛毛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6%、水解时间8 h、水解温度100℃。通过对比活性炭、高岭土、双氧水等脱色剂的脱色效果,选用双氧水进行脱色,效果显著,即获得了较高的脱色率,又保证了较小的氨基酸损失率。采用双氧水为脱色剂,经过多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牛毛水解液脱色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每25mL水解液,双氧水用量为3mL,脱色时间是40min,脱色温度为70℃,pH控制在10.00。脱色试验还存有不足之处,因为牛品种的不同,牛毛差异明显,高脱色率和低氨基酸损失率难以兼得,不同品种牛毛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