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拖网与采水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009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辽东湾西部海域25个大面站和2个连续站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变化、优势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等。水采浮游植物样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Uterm?ll方法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辽东湾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为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2009年春、夏、秋、冬四个航次水采和网采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70属172种,其中硅藻门58属145种,甲藻门11属25种,金藻门1属1种及1种分类地位不明确的三裂醉藻。硅藻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硅藻门中角毛藻属和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甲藻门中原多甲藻属的种类最多。秋季物种数最丰富,夏季、冬季次之,春季最少。四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面分布主要由硅藻分布决定,其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调查海域西北部(排污口)。甲藻在春季网采样品中细胞丰度为20.91×10~4个/m~3,占总丰度的58.65%,应加强对春季浮游甲藻的监测。四季水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80~56.38×10~6个/m~3,均值为16.42×10~6个/m~3 ;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48~76.60×10~4个/m~3,均值为34.09×10~4个/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现以春季和秋季两次细胞数量高峰为特征的季节演替。调查还发现春季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盐度成强负相关,与温度成强正相关;秋季表层细胞丰度与温度成强正相关,与活性磷酸盐成强正相关;秋季网采细胞丰度与盐度成强负相关。四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存在昼夜变化。秋季和冬季水采连续站细胞丰度高峰值出现在夜间,春季和夏季水采连续站细胞丰度高峰值出现在白天。秋季和冬季网采连续站高峰值出现在白天的下午,夏季网采连续站细胞丰度高峰值出现在夜间。浮游植物优势种出现季节演替。春季主要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Chaetoceres curvisetu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骨条藻(Skeletonema sp.)、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新月柱鞘藻(Cylindrotheca elaterium)和巨圆筛藻(Coscinodiscus gigas);夏季主要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菱形藻(Nitzschia spp.)、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泰晤士旋鞘藻(Helicotheca tamesis)和曲舟藻(Pleurosigma spp.);秋季主要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圆筛藻、具槽帕拉藻、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cialis)、太阳双尾藻(Ditylum sol)、中华盒形藻(Odontella sinensis);冬季主要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圆筛藻、夜光藻、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太阳双尾藻、羽纹藻(Pinnularia spp.)。具槽帕拉藻和圆筛藻为四季共有优势种;菱形藻为夏、秋、冬共有优势种。四季主要优势种的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或广布种。四个航次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介于1.80~3.43,均值为2.33;冬季最高,平均为2.53;春季最低,平均1.94。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42~0.90,均值为0.70;夏季最高,平均0.85;春季最低,平均为0.55。Margalef指数介于1.40~10.14,均值为2.84;夏季最高,平均4.42;春季较低,平均2.16。夏季均匀度和丰富度都较高,群落结构较好;春季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都相对较低。